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洲洋

七洲洋

①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之九洲列岛。《宋史·二王本纪》:南宋景炎二年(1277)“十二月丙子,昰至井澳,飓风坏舟几溺死,遂成疾。旬余,诸兵士始稍稍来集,死者十四五。丁丑,刘深追昰至七州洋,执俞如珪以归”。即此。

②即今海南省海南岛东北七洲列岛。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是泉州便可出洋。迤里过七州洋。”《元史·史弼传》:“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弼以五千人合诸军,发泉州……过七洲洋、万里石塘,历交趾、占城界。”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近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误认为七洲洋即今西沙群岛,谭其骧《七洲洋考》始辨明此七洲洋指今海南岛东北之七洲列岛。

③南中国海的一部分。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的七洲列岛)。宋、元、明记载中的七洲洋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清图籍中的七洲洋有广、狭二义:狭义沿袭明以前旧义,如成书于18世纪的《指南正法》、 《海录》等;广义则用以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南抵越南昆仑岛整个南中国海西部,见于18世纪的《海国闻见录》、19世纪的《瀛环志略》等。


(1)南中国海的一部分。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即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的七洲列岛)。宋、元、明史籍记载中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清代有广狭二义:狭义仍沿袭明以前旧义;广义则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南抵越南昆仑岛的整个南中国海西部。(2)《宋史·二王本纪》: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二月丁丑,元将“刘深追昰(宋端宗)至七州洋”。“”、“洲”通用。一说与宋、元、明记载相同,指海南省东侧七洲列岛附近海面;一说即珠江口内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南九洲洋,“七”可能为“九”之误。


猜你喜欢

  • 山西等处行中书省

    明洪武二年(1369)改河东山西道宣慰司置,治所在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九年(1376)改置山西布政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改置,治太原路(治今山西太原市)

  • 钩深堂

    在今四川涪陵市北三里北岩山麓。北宋理学家程颐谪涪州时于此注 《易经》。《舆地纪胜》 卷174涪州: 钩深堂 “在普净院之东。伊川先生注《易》 之所也,正堂三室,中以奉安伊川先生塑像。其左待制尹公祠,其

  • 武定屯

    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武定屯 “本新宁县界苔村贼巢,隆庆五年立屯,万历二年建城”。

  • 北洛水

    即洛水。今陕西省洛河。

  • 凤山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西北百二十里凤山镇。1929年于此设凤山设治局。②即今江西婺源县北浙源乡(凤山)。民国《婺源县志》图:北三区有凤山。(1)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南部。面积19.2平方千米。人口1

  • 肃远堡

    北宋置,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境。后废。

  • 铜关铁寨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潭溪司: 铜关铁寨山在 “司东二十里。山高峻,其上平广,可容千人。三面险绝,惟南有径可登”。

  • 西倾山

    ①在今甘肃漳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9漳县:西倾山“山势绵延,西倾水出焉。或以为《禹贡》之西倾山,非也”。②又称西强山、嵹台山。亦作罗插普喇山、鲁察布拉山。在今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属秦岭西端。

  • 佛宫寺释迦塔

    在今山西应县城内。寺初名宝宫寺,五代晋天福间建。辽清宁二年(1056)重建。元延祐二年(1315)改名佛宫寺。寺有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称为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各层间又

  • 塔哈卫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呼玛河支流塔河流域。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