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好客,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他在秦国为相,不久想回齐国去。秦昭王不准,并想杀掉他。他的门客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秦王宠姬为孟尝君说了好话,秦王答应放他回国,后又反悔派人追赶。孟尝君此时已至关下,因未鸡鸣而不得通行。“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后因以“鸡鸣狗盗”比喻品格上本无行状,但有细微末技的市井之徒。

唐.胡曾《函谷关》诗:“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宋.文天祥《求客》诗:“鸡鸣曾脱函关厄,还有当年此客不?”


并列 学公鸡啼晨,装狗行窃偷盗。①比喻有微不足道技能的人。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被秦昭王扣留,幸亏他的门客中有会装狗的潜入秦宫偷出献给秦昭王的白狐裘,又暗中转送给秦王宠妃,才得以释放;后来又靠另一门客装鸡啼骗开城门,逃回齐国。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嗟乎! 孟尝君特~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②比喻行为卑下低劣。高和《越轨诉讼》:“~之徒、行凶抢劫之事、卖淫滥赌之人,仍然不少,甚至越来越多。”△贬义。用于写人的卑微技能或行为卑劣。→鼠窃狗偷 手零脚碎。也作“狗盗鸡鸣”、“狗盗鸡啼”。


解释本指学雄鸡啼鸣,装狗进行偷窃。现多用来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宗亲大臣,战国四公子之一。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9年),齐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听从大臣的建议,将孟尝君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孟尝君设法派人求见秦昭王的宠妃,请她帮忙。这个宠妃说:“我想得到孟尝君的白裘皮袍子。”不巧孟尝君这件天下无双的袍子已经在刚到秦国时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为此非常忧虑,问遍了门客,也没有人能提出对策。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门客,这人平常善于装成狗去偷窃,说:“我有办法弄到这件袍子。”然后在夜里装成狗,溜进秦宫仓库,偷出了那件白裘袍,献给了秦王的宠妃。宠妃替孟尝君说情,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得自由后马上驱车离开秦国。不一会儿,秦昭王后悔放掉了孟尝君,马上派人去追。孟尝君星夜兼程,半夜走到了函谷关。当时关防法令规定,鸡鸣后才可以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害怕追兵赶来,这时门客中有个地位低下的人能够模仿鸡叫,他一叫,许多鸡一起叫了起来,于是孟尝君交验出关凭证,才出了关。他们出关刚刚一顿饭工夫,追兵就赶到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例句

这个家伙不学无术,结交的朋友也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


【词语鸡鸣狗盗】  成语:鸡鸣狗盗汉语词典:鸡鸣狗盗

猜你喜欢

  • 一锸随身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纵酒放达。宋陆游《纵游》诗:“百钱挂杖无时醉,一锸随身到处埋。”

  • 树塞门

    《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树,屏。塞门,蔽门。孔子说,管仲的器宇小

  • 皂帽藜床

    源见“辽东帽”、“管宁藜床”。指隐居不仕。柳亚子《初度将及预赋》诗之四:“沉思五十七年春,皂帽藜床避地辰。”

  • 掌判

    《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郑玄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后因称媒人为“掌判”。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媒妁》:“媒曰掌判。”宋罗烨《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君

  • 梧丘之首

    源见“梧丘之魂”。指冤死者。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梧丘之首,魂沉而靡托;射声之鬼,曝骨而无归。”【词语梧丘之首】  成语:梧丘之首汉语大词典:梧丘之首

  • 饮百觚

    汉.孔鲋《孔丛子.儒服》:“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吾子何辞焉。”古代传说凡圣贤都会喝酒,酒量还很大。尧舜以一千杯酒为标准

  • 断袪

    同“斩袪”。汉张衡《思玄赋》:“文断袪而忌伯兮,阉谒贼而宁后。”【词语断袪】   汉语大词典:断袪

  • 妒妻

    晋代桓温妻南康长公主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刘孝标注引《妒记》:“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刀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

  • 麒麟图画

    源见“图像麒麟”。指麒麟阁上的功臣画像,表示建立功勋而得到特殊荣誉。唐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 惊肉生髀

    源见“髀肉复生”。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宋 刘厵《水调歌头》词:“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兼语 疑虑身上又长了很多肉。慨叹久居安逸,已无所作为。宋·刘厵《水调歌头》:“人人~,却日欲挥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