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鳞爪

鳞爪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刘禹锡》:“白公(白居易)览诗曰:‘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邪?’于是罢唱。”

唐代诗人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及白居易一次在白居易家中谈论南朝兴废,商定各赋《金陵怀古》诗一首,看谁的最好。刘禹锡先成篇,首联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白居易看了说,我们四个人探骊龙,你先得到真珠,其余的鳞与爪还有什么用?于是人们不再写下去了。后因以“鳞爪”用为艺术探求不得精蕴的典故。

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铨次得十五首》诗之十五:“与其见鳞爪,何如鳞爪无?”


【词语鳞爪】   汉语词典:鳞爪

猜你喜欢

  • 人亡弓,人得之

    源见“楚弓楚得”。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出于人,无须挂怀。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 素封

    没有官爵俸禄,只有田园家产,而与受封邑者一样富有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张守节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园田收养之给,其利比于封君,故曰‘素封’也

  • 一毫千里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氂,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

  • 贵耳贱目

    重视耳所闻,轻视眼所见。形容人轻信传闻,却忽视亲眼目睹的事实。汉代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并列 相信道听途说的,而不信亲眼所见的事实。语出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

  • 梦庄周

    源见“庄周梦蝶”。喻指入梦。清无名氏《双锤记.授略》:“翩翩暂尔梦庄周,做一个寤寐美人逑。”

  • 日有食之

    食:通“蚀”。 太阳有阴影侵蚀,即日食。 这是古代称“日食”的习惯语。语出《诗.小稚.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春秋经.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礼记

  • 典午

    《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周语次,因书版示(文)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果崩。”“典”意同“司”,十二生肖“午”是马,谯周用“典午”为隐语

  • 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见“强不凌弱,众不暴寡”。《礼记·祭义》:“~,而弟(tì)达乎州巷矣。”弟,同“悌”。【词语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成语: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汉语大词典: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 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潜虽伏矣:为“虽潜伏矣”之倒文。孔:很。昭:明。一作“炤”。 原意谓鱼虽潜藏于深水,仍旧明白可见。 后泛指事物无可掩蔽。语出《诗.小雅.正月》:“鱼有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礼记.

  • 忆遂初

    同“赋遂初”。宋徐铉《寄江都路员外》诗:“县斋晓闭多移病,南亩秋荒忆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