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坎》:“纳约自牖,终无咎。”程颐传:“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明史.郑履淳传
源见“鹤立鸡群”。比喻高下分明。唐黄滔《出京别崔学士》诗:“不道鹤鸡殊羽翼,许依龙虎借风云。”
同“歌五袴”。宋刘辰翁《瑞鹤仙.寿翁丹山》词:“太平易作。听父老,歌襦袴。”宋 平江妓《贺新郎.送太守》:“怕宣郎、旌旗轻转,易歌襦袴。”
惟有名号和器物,不能假借给别人。 古人认为名号和器物是体现礼制、推行政令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应慎重掌握。语出《左传.成公二年》:“仲尼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唐.卢粲《驳奏安乐公主
同“潘安貌”。唐秦系《赠乌程杨苹明府》诗:“当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诗。”
见〔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其他 百足,为马陆之异名。比喻有钱有势者,根基牢固,虽然失败,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本草·马陆》:“释名:弘景曰:‘此虫足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
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邻,通“磷”。章炳麟《书苏元瑛事》:“然诸与光汉阴谋者,元瑛辄詈之,或不同坐。䃺而不邻,涅而不滓,其斯之谓欤!”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风土记》:“七月而蟪蛄鸣于朝,寒螀鸣于夕。”啼螀即寒蝉,秋风初起,蝉鸣树上。后遂用为咏秋令之典。螀,音jiáng。唐.喻凫《书怀》诗:“暮雨啼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乎!”越燕,即紫燕,小而多声。后因以“越燕喜日”为比喻思乡怀国之典。唐李白《拟古诗》之十二:“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同“分镜”。宋吴潜《水调歌头.夜来月佳甚呈景回自昭二兄戊午八月十八日》词:“问渠侬,分玉镜,断金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