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陵书树

马陵书树

指齐军师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庞涓带魏军深追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而在树上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兵败自杀。后以此典比喻深算妙计,克敌制胜。公元前342年,魏国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攻魏。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士兵向来强悍勇猛,瞧不起齐国人,齐国士兵被称为胆小怕事。善于用兵之人就要利用这样形势,使它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兵书上说:用急行军追赶一百里去争利,前锋主将就有遭受挫折之危险;用急行军追赶五十里去争利,部队只有一半能够赶到。命令齐军进入魏境后筑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五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三万人煮饭用的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国军队胆小,进入我国国境才三天,逃跑之士兵已经超过半数了。”就丢下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路程并做一天走,拚命追赶齐军。孙膑估计庞涓之行程,晚上当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险要地带,可以埋伏军队。就削去一棵大树外皮,使它露出白木,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派齐军中射箭能手一万人,埋伏在山路两旁,约定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夜里来到那棵削了皮的大树下面,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叫人取火来照这树上的字。还没有读完白木上所写的字,齐国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失去联系。庞涓知道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失败已成定局。就割颈脖子,说:“今番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声名!”齐军因此乘胜进军,彻底打垮魏军,俘虏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因为这次胜利而名扬天下,世上流传他的兵法著作。后以此典形容战策高妙,智谋周全,克敌制胜。此典又作“削树”、“收庞”。

【出典】: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2164、2165页:“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这里指魏国)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qiè切,胆小)。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jué决,挫折)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duó夺,估计)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陕道(陕)〔狭〕(“陕”误,据上下文宜校正为“狭”),而旁多阻隘(ài艾,险要地),可伏兵,乃斫(zhuó酌,砍削)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jǐng井,割颈脖子自杀),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魏惠王之子,太子申和庞涓同领魏军攻赵,这时被俘,后死齐国)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据《汉书·艺文志》:‘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曾出土竹简《孙膑兵法》)。”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置阵黎阳,麾兵官渡,平阴听鸟,马陵书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临晋横船,既擒赵将;马陵削树,复下齐兵。” 宋·王令《寄满衡父》:“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典源】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今译】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骄横妒能,他在魏惠王面前进谗而使熟知兵法的孙膑惨遭酷刑。孙膑回到齐国后,拜为军师。齐、魏交战时,孙膑以逐日减灶之计引诱庞涓追来,并料定魏兵傍晚经过马陵 (今河北大名县东南)。马陵路窄,两旁多险阻,可以设置伏兵,于是孙膑就让人刮去大树的树皮,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又命令大批善射的齐军埋伏道路两旁,约定“傍晚看到有人举火就一起发射”。果然庞涓夜晚来到树下,见树上有字,就举起火把来照,还没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自知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战策高妙,智谋周全,克敌制胜。

【典形】 马陵书树、收庞、削树、庞涓怯孙膑、书马陵之树、斫树收庞。

【示例】

〔马陵书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置阵黎阳,麾兵官渡,平阴听乌,马陵书树。”

〔收庞〕 宋·王令《寄满衡父》:“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削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临晋横船,既擒赵将; 马陵削树,复下齐兵。”


【词语马陵书树】  成语:马陵书树汉语词典:马陵书树

猜你喜欢

  • 宁戚悲歌

    同“宁戚叩歌”。宋陆游《与青城道人饮酒作》诗:“不作王猛傲睨坐扪虱,不作宁戚悲歌起饭牛。”

  • 秦源

    同“桃花源”。借指风景胜地。唐 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诗:“江亭闲望处,远近见秦源。”【词语秦源】   汉语大词典:秦源

  • 别有心肝

    同“别有肺肠”。茅盾《子夜》三:“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别有心肝。”见“别具肺肠”。茅盾《子夜》3:“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词语别有心肝】  成语:别有心肝

  • 暗海刻石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五《前汉》上:“(汉武帝)深嬖李夫人。死后,常思梦之。诏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乎?’少君曰:‘可遥见,不可同于帷幄。暗海有潜英之石,……刻为人像,神悟不异真人。使

  • 路也无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借一个渔人无意中发现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

  • 捣药

    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太平御览》卷四引)晋.傅玄《拟天问》中有“月中有白兔捣药”之说。后遂用为月之代称。唐.贾岛《送沈鹤》诗:“夜泊疏山雨,秋吟捣药轮。”唐.杜甫《月》诗:

  • 国桢

    《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文选》卷二十三南朝.梁.任彦?(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平生礼数绝,式瞻在国桢。”唐.李周翰注:“实为国家桢干。”《诗经》中有以

  • 赤汗赭沫

    《史记.乐书》:“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裴骃集解引应劭曰:“大宛马汗血沾濡也。”后因以“赤汗赭沫”指骏马所流的赤色汗水和赭色唾沫。宋范镇《大报天赋》:“乃有变觡共觝之兽,赤汗赭沫之驷。”

  • 盛怒

    源见“青蘋末”。指大风。唐杜甫《北风》诗:“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词语盛怒】   汉语大词典:盛怒

  • 噬脐不及

    同“噬脐莫及”。汉扬雄《太玄赋》:“岂恃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