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阎罗包老

阎罗包老

包拯由于刚正无私,得到的美称。阎罗,传说是主管地狱的神,即“阎罗王”、“阎王”。旧时比喻刚直、不畏权势的官吏。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仁宗时进士。登上仕途后,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以御契丹。奉使契丹还,历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徙知瀛州、扬州等州府。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为枢密副使。包拯为政刚毅,铁面无私,善体恤民情,执法如山。原来的制度规定,告状人须经官吏陈诉,不能直接到堂前申辩,官吏因得从中作弊,欺侮良善。包拯下令敞开官衙大门,使他们亲自到堂前申辩,衙门官吏再不能欺侮他们。当时,一些有权势的太监、贵族在京城建造花园亭榭,侵占惠民河河道,致使河道堵塞不通。恰逢京师发大水,包拯借机将这些建筑全部毁掉。有的手持地契说明某人私增地亩,包拯一一查明,弹劾上奏。包拯性情耿直,嫉恶如仇,从不以虚伪的言词附会、讨好人,也不徇情枉法,对原来亲朋故旧的请托,一概予以拒绝。虽为官,衣物饮食犹如平民一样。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还要求子孙后代不能当贪官污吏。为此,他特地立下“家训”,说:“后世子孙为官有贪赃枉法的,不能回家,死后不能葬入祖坟。不按我的话做,就不是我的子孙。”由于包拯刚正无私,京城的老百姓作歌谣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说,只有阎罗王和包拯不能用贿赂、请托打通关节。后人常以此指称那些清正的官吏。

【出典】:

宋史》卷316《包拯传》10317-10318页:“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商三官》:“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耶?”


偏正 原指宋代包拯。后亦泛指刚正无私的官员。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0:“(包拯)为人刚严,不可干以私,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吏民畏服,远近称之。”明·韦国祯《涌幢小品·墓盗》:“有刚介声,历宦称~云。”△褒义。用于指好官。→刚正不阿 ↔阿谀取容


【词语阎罗包老】  成语:阎罗包老汉语词典:阎罗包老

猜你喜欢

  • 蚁喧闻牛

    源见“蚁动牛斗”。形容神经错乱,心神恍惚。宋辛弃疾《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赵昌甫》词:“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

  • 西风吹帽

    源见“孟嘉落帽”。咏名士风流倜傥,气度宽宏。宋柳永《玉蝴蝶.重阳》词:“良俦。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浅酌低吟,坐吹尽是饮家流。”

  • 作杏花看

    宋.蔡絛《西清诗话》:“红梅清艳两绝,昔独盛于姑苏,晏元献(晏殊谥)始移植西冈第中,特称赏之。……公尝与客饮花下,赋诗曰:‘若更迟开三二月,北人应作杏花看。’客曰:‘公诗固佳,待北俗何浅也。’公笑曰:

  • 仰取俯拾

    《史记.货殖列传》:“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后以“仰取俯拾”谓随时随地拾取。多形容人勤俭节约,善于积聚资财。宋苏轼《代书答梁

  • 数米而炊

    原喻过分计较琐细事情,多劳而少功;后则用以形容吝啬或生活困窘。老子弟子庚桑楚,学了一些老子的学说后,便隐居畏垒山。聪明的人和讲仁义的人都离他远去,只有那些糊涂虫和笨蛋留居原地。三年之后,该地竟连获丰收

  • 不可同日而语

    意谓两者相差太多,不能相提并论,或根本无法相比。公元前334年,苏秦从燕国到达赵国,向赵肃侯献六国合纵攻秦之计。他说,我私下考察天下地图,六国诸侯地盘比秦大五倍,粗略估计诸侯军队,当比秦国多十倍。六国

  • 儿绷

    源见“倒绷孩儿”。喻老将一时失误或借指一时失误的老将。清 江云龙《书江忠烈公祠壁》诗:“贼焰到乡里,儿绷困蒺藜。”

  • 珊瑚铁网

    同“珊瑚网”。明高启《太湖石》诗:“初疑鬼怪离洞府,珊瑚铁网相钩连。”

  • 排冥筌

    《文选》卷三十一南朝梁.江文通(淹)《杂体诗三十首.许徵君自序》:“一时排冥筌,冷然空中赏。”唐.李善注:“筌,捕鱼之器,言鱼之在筌,犹人之处尘俗,今既排而去之,超在埃尘之外,故冷然涉空,得中而留也。

  • 红丝选配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张有五女)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