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铜驼荆棘

铜驼荆棘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少时超凡绝俗,与乡人汜衷等四人并入太学,时称“敦煌五龙”。晋武帝司马炎时任尚书郎。惠帝司马衷时赐爵关内侯,后平赵王伦有功迁将军,以与河间王颙交战时受伤而死。晚年时,因见朝政混乱,预知天下必将大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息道“将来我会在荆棘之中见到你的。”不久,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外族入侵,西晋灭亡。

【出典】:

晋书》卷60《索靖传》1648页:“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例句】:

宋·陆游《秋夜有感》:“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灭胡恨无人,有复不易识。” 宋·陆游《晓叹》:“未闻含桃荐宗庙,至今铜驼没荆棘。” 陆游《纵笔》其二:“云隔江淮翔翠凤,露沾荆棘没铜驼。”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昭仪》:“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 《清史稿·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其他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铜驼处于荆棘之中,形容战乱或亡国后的残败景象。语本《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明·李逊之《三朝野纪序》:“倘读之有兴故国故君之思,怀~之感者,吾且欲凭吊于断简残编之中,相与悲歌当经也已!”△多用于亡国之后。→栋折榱崩 ↔河清海晏 金瓯无缺。 也作“荆棘铜驼”。


【典源】《晋书·索靖传》:“ (索)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今译】 晋代索靖博通经史,有远见卓识,他预知时局不稳,国家将要发生动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慨叹说,以后将会见你卧在荆棘丛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变乱或亡国后凄凉破败的景象; 也用以表现对时世动乱的不祥预感。

【典形】 故国铜驼、棘没铜驼、荆棘铜驼、洛阳荆棘、泣铜驼、叹铜驼、铜驼草露、铜驼恨、铜驼荆棘、铜驼哭、铜驼泪、铜驼榛棘、铜驼泣露、棘生铜驼、惆怅铜驼、梦绕铜驼、荆棘埋铜驼、铜驼泣草菅、洛邑铜驼、金马铜驼、铜兽泣、铜驼悲、铜驼事、埋铜驼、卧深棘、没荆棘。

【示例】

〔故国铜驼〕 清·沈永令 《秦中》:“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

〔棘没铜驼〕 宋·陆游《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荆棘铜驼〕 宋·陆游《醉题》:“只愁又踏关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洛阳荆棘〕 金·元好问《杂著》 之四:“洛阳荆棘千年后,愁绝铜驼陌上人。”

〔泣铜驼〕 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叹铜驼〕 明·陈子龙《晚秋杂兴》:“列国几人存玉马,五都今复叹铜驼。”

〔铜驼草露〕 元·王逢《钱塘春感》:“文化有余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

〔铜驼恨〕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铜驼荆棘〕 宋·陆游《春游》:“自笑此生余几许,铜驼荆棘尚关情。”

〔铜驼哭〕 清·毛如瑜《赠张铁桥先生》:“耳闻沧海变桑田,长安夜听铜驼哭。”

〔铜驼榛棘〕 清·周孝学《书牧斋集后》:“铜驼榛棘话酸辛,东磵盘旋剩旧身。”


【词语铜驼荆棘】  成语:铜驼荆棘汉语词典:铜驼荆棘

猜你喜欢

  • 浮杯

    源见“杯渡”。谓僧人云游渡水。唐裴休《赠黄蘖山僧希运》诗:“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词语浮杯】   汉语大词典:浮杯

  • 箪瓢士

    同“箪瓢人”。指安贫乐道的贤士。明刘基《感怀》诗:“岂无箪瓢士,今为时所轻。”【词语箪瓢士】   汉语大词典:箪瓢士

  • 捧檄

    《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召书,委任状)适至,以义守令(任命毛义为县令)。义奉(同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奉心贱之。自恨来

  • 获兔者犬,指踪者人

    获取野兔的是猎狗,而指示野兔踪迹的是猎人。 意谓后者的贡献大于前者。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宋.田锡《论举武勇才器奏》:“若求骑射之艺,勇

  • 杯酒释兵权

    释(shì是):放下;解除。为宋太祖赵匡胤巧妙解除石守信等重要将领兵权事。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禁军兵员占全国兵力的一半以上。禁军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彦超、高怀德等又大都是陈桥兵变中的有功之臣。凭借军

  • 杨虎围匡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明梅鼎祚《昆仑奴》三

  • 杨修捷对

    《后汉书.杨震传》附《杨修传》:“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勒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

  • 居多暇日

    居:闲居。 平时在家有很多空闲时间。语出晋.张华《励志》:“田盘于游,居多暇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予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唐.李远《灵棋经序》:“后予福州从事,居多暇日。凡集数十本,参而

  • 介胄生虮虱

    见〔甲胄生虮虱〕。

  • 骄奢淫泆

    泆:放荡。指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所自邪也。”《晋书.杨骏传》:“杨骏阶缘宠幸,遂荷栋梁之任,敬之犹恐弗逮,骄奢淫泆,庸可免乎?”《宋史.蔡攸传》:“攸罪不减乃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