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遗簪坠屦

遗簪坠屦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原之野。有妇人中泽(泽中)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向者(不久前)刈蓍薪亡吾蓍簪(蓍草茎可以当簪用),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

汉.贾谊《新书》卷七《论诫》:“楚军败,昭王走而屦(音jǔ,鞋子)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隋,地名),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恶与偕出弗与偕反(返)也。”

上面第一件事说的是,少原之妇女因丢失了一只旧蓍簪而悲伤,是因为不愿忘掉故旧之情的缘故。第二件事说的是,楚昭王于败军之际,失落了一只旧鞋子,因愿与同出同返,不忍抛弃,走出三十步又回去把鞋捡了回来。后把这两件事合而为一,就成为“遗簪坠屦”一语,常以喻睹物怀旧之情。《北史.韦孝宽传》附“韦夐”“孝宽为延州总管,夐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夐。夐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而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韦夐不愿接受韦孝宽所赠马及辔勒,乃然乘旧马回去,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愿忘旧的志趣。他以古人不弃遗簪坠屦为榜样,在自己的言行中恪守不渝。

唐.罗隐《甲乙集》卷一《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坠屦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并列 遗、坠,遗落的。丢失的发簪和鞋子。汉·韩婴《韩诗外传》卷9:“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欲偕反也。’”后以“遗簪坠屦”比喻旧友旧物或故旧之情。宋·曾肇《陈州谢上表》:“笃~之仁,推藏疾纳污之谊。”△褒义。用于情谊方面。 →故旧不弃 ↔弃若敝屣 弃旧怜新。也作“遗簪弊屦”、“遗簪堕屦”、“遗簪堕履”、“遗簪坠履”。


【词语遗簪坠屦】  成语:遗簪坠屦汉语词典:遗簪坠屦

猜你喜欢

  • 张良辞汉

    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指张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 蕉底梦

    同“蕉鹿梦”。明李东阳《江上弈棋与宝庆》诗:“蕉底梦回风雨散,橘中人老岁年空。”

  • 化鹏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注:一说为海水沸涌;另说,运即运行,海运指在海上运行)则将

  • 奉母求鱼

    源见“王祥卧冰”。称扬孝敬父母。元郑廷玉《看钱奴》三折:“子怕那奉母求鱼孝王祥,卧死在冬凌上。”

  • 取人之长,救己之短

    见“取长补短”。[例]只有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

  • 湘女竹

    同“湘妃竹”。元 李致远《一枝花.孤闷》套曲:“一天愁杀裴生杵,千点泪啼斑湘女竹。”

  • 如泡如电

    源见“梦幻泡影”。形容世事虚幻,人生短暂。宋范成大《次韵时叙赋乐先生新居》:“百年如泡亦如电,刚欲铸铁充门枢。”

  • 目光在牛背

    《晋书.王衍传》载:王衍一次被族人打中嘴巴,与王导坐牛车回家途中,心中气愤,取镜自照,因怕王导看透心事,故意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后因以“目光在牛背”形容对世事漠不关心。宋张元幹《

  • 玉柱擎天

    源见“擎天柱”。喻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元本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主谓 擎,举起。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又何用?

  • 五丁开道

    《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又卷九四引同书:“秦惠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