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这是孔子非常反对的一种作风。他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出典】: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序》:“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并列 路上听来的话。指无根无据的传说。语本《论语· 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我在写作中,也犯过不调查研究的错误,凭~地写了,结果教训很深。”△用于传闻方面。→齐东野语 街谈巷语 捕风捉影 ↔言之凿凿 凿凿有据 目击耳闻耳闻目睹 真知灼见。也作“道听涂说”。


解释道、途:道路。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里记载,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说,在道路上听说,又在道路上传播,这是有德行的人应该废弃的。

吕氏春秋·察传》也说:“听到他人的言论不可不考察,因为很有可能经过多次传播撒布,白的已经变成了黑的,黑的已经变成了白的。狗像玃,玃像马猴,马猴像人,很有可能据此类推出狗像人的结论,其实人和狗相差很远。所以听到传说然后去考察才是正确的,听了后不加考察,还不如不听。”接着又讲了三个故事:其一,鲁哀公听到“乐正夔一足”这话,以为是说音乐官员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就问孔子这话是否真实。孔子说,这话本来的意思是说,音乐具有强大的教化人民的功能,而夔这个音乐长官又非常称职,所以治理天下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因此“夔一足”,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而是说“夔一个人就足够了”。其二,宋国一户姓丁的人家没有井,他家里常年有个人住在外面专职挑水。等家里打了一口井后,家里人告诉别人:“吾穿井得一人。”有人听到后,传说道:“丁家人在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谈论起这件事,宋国国君也听说了。国君派人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是节省了一个劳力,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其三,孔子的弟子子夏要到晋国,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的时候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就说:“不对啊,是己亥过河。因为‘己’和‘三’字形相近,‘豕’与‘亥’字形相近,因此弄错了。”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国军队在己亥日渡河”。

例句

作为记者,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事实表明,道听途说往往是不可靠的。


【词语道听途说】  成语:道听途说汉语词典:道听途说

猜你喜欢

  • 伯道无儿

    借指人没有孩子。邓攸(?-326年),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南部襄汾县一带)人。七岁丧父,不久母亲、祖母相继亡故,和弟弟相依为命。后被镇军贾混提拔,官至河东太守。晋怀帝司马炽永嘉末年,被石勒俘虏,任

  • 兔角

    同“龟毛兔角”。前蜀贯休《闻赤松舒道士下世》诗:“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词语兔角】   汉语大词典:兔角

  • 斗挹箕扬

    源见“南箕北斗”。比喻徒有虚名,无济实用。宋刘克庄《沁园春.三和林卿韵》词:“浮名斗挹箕扬,世岂有明珠百斛量?”并列 斗、箕,星宿名。指不实用。语本《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

  • 惟贤知贤,惟圣知圣

    见〔惟圣知圣,惟贤知贤〕。

  • 乞尉迟钱

    《太平广记》卷一四六《尉迟敬德》:“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于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有金甲人持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来,此是尉迟敬德钱也。’书生访求不

  • 灰躯糜骨

    犹“粉身碎骨”。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见“粉身碎骨”。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补过酬恩,~,以甘心愿。”【词语灰

  • 明试以功

    见〔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 勇爵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杜预注:“设爵位以命勇士。”后以“勇爵”指武将。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于兹者。”【词语勇爵】   汉语大词典:勇爵

  • 握沐吐飧

    同“吐哺握发”。《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飧,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词语握沐吐飧】   汉语大词典:握沐吐飧

  • 足垢

    《南史.阴子春传》:“阴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也。……子春虽无他才行,临人以廉洁称。闺门混杂,而身服垢污,脚数年一洗,言每洗则失财败事。云在梁州,以洗足致梁州败。”南朝梁.阴子春官至梁州及秦州刺史,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