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逃之夭夭

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似逃之夭夭。”


述补 夭夭,原形容草木茂盛,这里无义。逃之夭夭,原作“桃之夭夭”,后以桃、逃为谐音,便借作逃跑的诙谐说法。指逃得无影无踪。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王雨彦《辛勤的播种者》:“我们的队伍冒着初春的风寒,先到平海街教育厅,爬进已经关闭的大铁门,发现张道藩早已~。”△用于行为方面。→溜之大吉 ↔插翅难飞。 也作“桃之夭夭”。


逃跑谓之 “逃之夭夭”。多用于对某种事不负责任而一走了之、一跑了事,含有一种诙谐或讥嘲之意。

逃跑为什么又 “夭夭”呢?

此语缘自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桃”与 “逃”同音,因而后人将 “桃之夭夭”变化为 “逃之夭夭”。“夭夭”形容桃树茂盛、壮美之貌,与 “逃”并无关系,因原句为 “桃之夭夭”,所以 “桃”变为 “逃”后,亦说成 “逃之夭夭”。


【词语逃之夭夭】  成语:逃之夭夭汉语词典:逃之夭夭

猜你喜欢

  • 碣石东巡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九年,始皇东游。……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玡,道上党入。”“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秦始皇于三十二年,东巡到碣石,

  • 无弦琴

    《晋书.陶潜传》:“〔陶潜〕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指用以表示高情雅趣的象征性的琴。唐白居易《夜凉》诗:“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

  • 扑朔迷离

    《乐府诗集.木兰诗之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兔脚毛蓬松;迷离,指兔眼睛眯缝。在兔齐跑时即难辨其雌雄。一说,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后以“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

  • 襟上杭州旧酒痕

    衣襟上还留有在杭州饮酒的痕迹。 表示对往事的怀念。语出唐.白居易《故衫》:“闇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惟我的颓唐相,是‘十

  • 锦织回鸾

    同“锦机情词”。宋张孝祥《转调二郎神》词:“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

  • 梦蕉得鹿

    源见“蕉鹿梦”。谓世事迷离虚幻,得失无常。宋戴复古《无策》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疏。梦蕉还得鹿,缘木可求鱼。”

  • 江之永矣

    江:长江。永:长。 谓江水汪洋浩瀚,源远流长。语出《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南朝.宋.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江之永矣,皇心惟眷。”

  • 一国狂

    源见“狂泉”。形容众多柳条随风摆动。清钱谦益《仲夏观剧欢宴浃月戏题长句呈同席许宫允诸公》之三:“熟梅雨?三分酒,眠柳风吹一国狂。”

  • 干卿底事

    见“干卿何事”。【词语干卿底事】  成语:干卿底事汉语大词典:干卿底事

  • 丧斧

    源见“资斧”。又《易.巽》:“丧其资斧。”高亨注:“资,货也;斧,铜币之作斧形者。资斧犹言钱币也。”谓失去行旅之费。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滨海小民,无所得食,逃至南洋、美洲诸地,鬻身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