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连篇累牍

连篇累牍

篇、牍:为古代书写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累:形容重迭、堆积。比喻文章冗长。亦作“连章累牍”、“连篇累幅”。出自隋李谔的文章。李谔,字士恢,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自幼好学,善文章。北齐时曾任中书舍人。北周平齐后,被任命为天官都上士。隋文帝时为比部、考功二曹侍郎,后又为治书侍御史。曾上书批评当时轻薄、冗长的文风,说其是“长篇大论无非是月、露的形状,堆满案头和箱中的都是描写风、云的文章。”后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

【出典】:

隋书》卷66《李谔传》1544页:“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

【例句】: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 明·汤显祖《还魂记·怅眺》:“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回:“祁太守道:本府亲自看过,连篇累牍,后面还有你的姓名图书……你还能赖么?”


并列 一篇接着一篇,一简叠着一简。形容文章篇幅冗长,文辞啰嗦。马南邨《燕山夜话》:“骗子的故事在历代的笔记中~,随手可得。”△贬义。用于形容文章。→长篇大论 洋洋洒洒 长篇累牍↔言简意赅 短小精悍 要言不烦 简截了当 简明扼要 三言两语 片言只字。也作“累牍连篇”、“连编累牍”、“连篇累册”、“连篇累幅”、“连篇累帧”、“连篇累帙”、“连章累牍”、“连帙累牍”、“联篇累牍”。


解释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木板。形容篇幅多,文辞长。

出处唐·魏征《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李谔,字士恢,隋唐时代人。李谔从小就爱好学习,长大后通晓辞章,擅长写文章。他看到当时的文人行为举止轻薄,写文章时沿袭了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就给皇帝上书说:“曹魏三代,崇尚辞章,不重视风俗教化,爱好雕虫小技,臣下仿效君上,如影随形,竞相施展文章辞藻,以至于成为一种不好的风气。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齐、梁时代,这种弊病更加盛行,无论贵贱贤愚,都一心追求吟咏辞赋。于是又丢开义理,标榜新奇,追寻虚无缥缈、细枝末节。堆满案头、装满书箱的长篇大论,无非都写些风花雪月、愁云残露。世俗以此相互攀比,朝廷据此提拔士人,所以文笔一天比一天繁杂,政事一天比一天混乱,这实在是离弃了圣道,以作无用之文为有用,是在损毁根本、追求末流。”

皇帝把李谔的奏章颁告天下,得到四海之内的响应,大大革除了那些弊端。李谔也得到了刚正忠直的声誉。

近义长篇大论

反义言简意赅

例句

新闻传媒对那场球赛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使他很快成了举世瞩目的体育明星。


【词语连篇累牍】  成语:连篇累牍汉语词典:连篇累牍

猜你喜欢

  • 廪台燔火

    《逸周书.克殷》:“商辛(纣)奔内,登于廪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史记.殷本纪》:“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廪台燔火”或“鹿台火”,是指商纣王在周武王军攻入朝歌时,在廪台之上焚身

  • 快活三

    宋 张知甫《张氏可书》:“邓知刚任待制,守军器监,形貌魁伟,每以横金衒众,未尝衣衫。京师谚曰:‘不著凉衫,好个金稜快活三。’盖一时目肥人为快活三也。”因以戏称肥胖的人。元郑廷玉《忍字记》一折:“〔布袋

  • 钓璜老

    同“钓璜公”。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唯思钓璜老,遂得持竿情。”【词语钓璜老】   汉语大词典:钓璜老

  • 蓬间雀

    《庄子.逍遥游》:“斥鴳(鴳,音yàn,小雀)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对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的飞行,生活在蓬蒿间的小雀无法理解,并进而采取

  • 大鱼吃小鱼

    汉刘向《说苑.指武》:“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大鱼之吞小鱼也。”后以“大鱼吃小鱼”比喻大欺小,强凌弱。姚雪垠《李自成》一卷十四章:“李过想了想,说:‘看情形,黑虎星一定还害怕咱们在此地住久了,会对他大

  • 一信风

    源见“风送滕王阁”。喻时至运来,仙风相助。清方文《马当山》诗:“马当山至滕王阁,六六江程一信风。”

  • 伏龙凤雏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东汉末,刘备到襄阳访问司马徽。徽曰当地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答曰诸葛孔明(亮)庞士元(统)也。”东汉末年,刘备到襄阳拜访司马徽,请他推荐贤才。司马徽说:“迂

  • 人琴两亡

    同“人琴俱亡”。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见“人琴俱亡”。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命也命也。”【词语人琴两亡】  成语:人琴两亡汉

  • 去珠复还

    源见“合浦珠还”。比喻人或物去而复还,失而复得。明沈受先《三元记.遣妾》:“去珠复还,缺月再圆,一家骨肉重相见。”【词语去珠复还】   汉语大词典:去珠复还

  • 顺美匡恶

    《孝经.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后因以“顺美匡恶”谓歌颂美善,匡正过失。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