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常用作欢迎远方来客之语。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周瘦鹃《
见“恃才矜己”。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有人说: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这样狂诞偏激的人,在我们目前的中国根本不需要。”【词语恃才扬己】
同“麒麟阁”。唐刘祎之《酬郑沁州》:“麟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词语麒阁】 汉语大词典:麒阁
《晋书.刘弘传》载:晋惠帝宰相刘弘,勤于政事,凡兴废之事,皆亲自过问,并详细地写出意见,指示下级妥善处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以“刘弘一纸书”尊称他人来函
同“山公醉酒”。郁达夫《南天酒楼饯别映霞》诗之一:“山公大醉高阳夜,可是伤春为柳枝。”
源见“辽东帽”。黑色纱帽。指隐者冠饰。表示隐者的高尚节操。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应兼似管宁。”【词语皂帽】 汉语大词典:皂帽
源见“咏絮”。极赞女子富有才学。元王逢《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余季女……赘同郡水宗道。甫逾月,水具见余才迈柳絮,学不彼若,辄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源见“羊枣昌歜”。用菖蒲根切成小段腌制的咸菜,有人嗜食之。借指人所偏爱之物。清周亮工《追报亡友黄汉臣书》:“若谬许声气,于亮有菖歜之嗜者,启予荒芜。”【词语菖歜】 汉语大词典:菖歜
①见“随波逐浪②”。元·元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12出:“似这般失业,似这般~,忍冷耽饥。”②见“随波逐流”。元·杨慎《洞天玄记》3折:“只待~,成精作魅。”
源见“乘槎”。谓漫游天河或乘船远游。清钱谦益《沈雪樵行脚诗》:“槎泛银河堪鹊驾,书传锦字抵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