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厌恶。 面貌使人厌恶,语言枯燥无味。语出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晚清文学丛钞.颐琐〈黄绣球〉八回》:“黄通理对黄绣球说:‘这真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见〔耳闻不如目见〕。【词语耳闻不如目睹】 成语:耳闻不如目睹汉语大词典:耳闻不如目睹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麋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孔子家语》卷四《辩物》:“叔孙氏之
同“安仁鬓秋”。宋刁衎《代意》诗之一:“病余公幹情多咏,秋晚安仁鬓足霜。”
源见“肥遁”。谓隐退避世,自鸣清高。《老残游记》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见“飞遁鸣高”。《老残游记》6回:“至于出来的原故,并不是~的意思……至‘
源见“五马渡江”。指王室南奔,建立帝业。宋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词:“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练,漂煮;练之,指把书写用过的衣帛漂洗干净。汉朝张芝十分酷爱书法,凡家中衣帛,一定要先拿来蘸着水练习
用针线交锁连结,密合其缝,如古人结绸缪、同心制一类东西,取其紧紧连结、不能分开的意义。后来转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相思之情。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古诗: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宋书.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曾任法曹参军。后遂用为咏参军,也可用为咏诗才
同“青藜照阁”。宋刘克庄《浪淘沙》词:“归去青藜光照牖,阶药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