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诽谤之木

诽谤之木

大戴礼记.保傅》:“于是有进善之旌,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

史记.孝文本纪》唐司马贞《索引》注引《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

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

之木。”

据古史传说,尧舜之时,为了裨补缺失,广开言路,在桥梁边交通要冲之处,设立木牌供人书写谏言。或说设谤木于宫阙之外,供批评进谏者击打。后世沿习,遂以为常。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幡,欲有进善言者,立于旌下而谈说),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招致)谏者。”《南史.梁武帝纪》:“天监元年,诏于公车府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注:公车府是主管宫庭警卫及臣民上书、官吏征召的官署。在谤林肺石旁设函,类似今之意见箱,凡吏民有议时政者,投于谤木函中;有举荐人才贤能者,投之于肺石函中。肺石,古时设于朝廷门外的石头。民有不平,可击石鸣冤,与后之堂鼓相类)。”


偏正 华表木。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意见,号为“诽谤之木”。《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多用于谏言方面。


【词语诽谤之木】  成语:诽谤之木汉语词典:诽谤之木

猜你喜欢

  • 爱子虚

    源见“子虚乌有”。借指喜爱词赋。子虚,《子虚赋》的省称,借指文章词赋。唐温庭筠《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诗:“汉庭文采有相如,天子通宵爱《子虚》。”

  • 许由津

    源见“许由洗耳”。许由洗耳于颍水,故称颍水为许由津。清汪懋麟《题画薛少保十一鹤》诗:“饥茹黄公芝,渴馀许由津。低头看雁鹜,龌龊焉能驯?”【词语许由津】   汉语大词典:许由津

  • 谨毛失貌

    《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意为谨于毫毛,注意小处,却失去了全貌,忽略了大处。并列 绘画时仅注意描画毫毛而忽略整体形貌的协调。比喻做事不考虑大局只注意小枝节。《淮南子·说村训》:“画者谨毛

  • 白杨悲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十三:“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唐.李善注:“《白虎通》曰:‘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古代普通人坟墓上常栽杨或柳,古诗“白杨何萧萧”是咏墓葬之

  • 凤池

    同“凤凰池”。南朝 齐谢朓《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唐钱起《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诗:“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词语凤池】   汉语大词典:凤池

  • 郇厨

    同“郇公厨”。明王世贞《王学士元驭留饮花下作》诗:“毋惊百遍相过语,若到郇厨体自轻。”【词语郇厨】   汉语大词典:郇厨

  • 缩地长房

    源见“长房缩地”。借指能以法术化远为近的仙人。清李渔《凰求凤.画策》:“做一个缩地长房,休使他隔巫山盼楚王。”

  • 馀火

    源见“授衣”。夏历七月之后,大火星的位置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后因称西降的大火星为“馀火”。南朝 梁沈约《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寒日沉沉。高窗仄馀火,倾河驾腾参。”

  • 靖长官

    宋.曾慥《集仙传》:“靖不知何许人,唐僖宗时为登封令,既而弃官学道,遂仙去。隐其姓而以名显,故世谓之靖长官。”靖长官隐姓,却以登仙而不埋其名。后因用为咏仙道之典。宋.辛弃疾《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词:

  • 郤縠

    《国语.晋语四》:“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公从之。”“乃大蒐于被庐,作三军。使郤縠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