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要言不烦

要言不烦

指讲话简略而又抓住重点。管辂(209-256年),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人。三国魏术士,精通《易》和占卜。一次,何晏邀请他谈论有关《易》的九个难题,并为其谈论折服。当时邓飏也在场,便问管辂:“都说你精通《易》,而为何言语中却一点儿也不涉及《易》的辞义呢?”管辂回答说:“凡是精通《易》的,都不谈论《易》。”何晏很欣赏他的回答,笑着说:“回答得可谓既简炼而又命中要害啊。”

【出典】: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卷29第821页:“辂为何晏所请,果共论《易》九事,九事皆明……时邓飏与晏共坐,飏言:‘君见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故也?’辂寻声答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不烦也。’”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33回:“我和你们说句要言不烦的话,阃以外将军制之,你们还有什么为难的不成?”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主谓 要,扼要;烦,烦琐。言论、文章简明扼要。《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辂寻声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也。’”鲁迅《彷徨·高老夫子》:“础翁的大作……‘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百读不厌。”△褒义。多用于言谈或作文方面。 →言简意赅 片言居要 ↔博士买驴。也作“约言不烦”。


【词语要言不烦】  成语:要言不烦汉语词典:要言不烦

猜你喜欢

  • 不穀

    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左传》僖公四年:“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词语不穀】   汉语大词典:不穀

  • 亥豕

    同“亥豕讹”。清鲍廷博《〈芦浦笔记〉跋》:“右《芦浦笔记》十卷……三写之后,亥豕渐多,存之以俟善本勘定焉。”【词语亥豕】   汉语大词典:亥豕

  • 不学礼,无以立

    礼:周礼。古代儒家认为周礼是人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语出《论语.季氏》:“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清.顾炎

  • 邯郸匍匐

    同“邯郸学步”。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诗之二:“着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见“邯郸学步”。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著脚绳桥已足忧,~更堪羞。”【词语邯郸匍匐】  成语:邯郸匍匐汉语大词典:

  • 不佞

    《论语.公治长》:“雍也,仁而不佞。”朱熹集注:“佞,口才也。”雍:孔子弟子,姓冉,字仲弓。本指缺乏口才,也作没有才能讲。《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后多用作自称的谦词,犹

  • 没下梢与不到头

    宋.郭彖《睽车志》卷四:“逆亮末年,自制尖靴,头极长锐,云便于取镫,而足趾所不及,谓之不到头;又为短鞭,仅存其半,谓之没下梢。其后谕盟犯顺,果为其下所戕,死于江上。”金主完颜亮自制的短鞭叫“没下梢”,

  • 籯金

    源见“籯金一经”。指儒经。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词人亹亹,若陈厚庆 陈泛……俱以梦笔之词,籯金之学,半生随计,没齿衔冤。”【词语籯金】   汉语大词典:籯金

  • 民脂民膏

    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宋.徐元杰《送上饶皇甫宰》诗:“民脂民膏供我禄,胡宁又割民膏脂?”《水浒传》九四回:“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亦作“民膏民脂”。宋.张唐英《蜀祷杌》卷下:“昶著官箴颁于郡国曰:

  • 宰相在山中

    源见“山中宰相”。指陶弘景怀才隐居事。清钱谦益《登茅山》诗之三:“回首南朝尘雾里,徒闻宰相在山中。”

  • 将兵善多多

    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清赵翼《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诗:“为政已应书下下,将兵敢说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