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蛊惑人心

蛊惑人心

蛊(gǔ古):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叫蛊。 蛊惑:毒害;迷惑。常指用不正当方法来鼓动和迷惑、毒害人们的思想情绪。 博尔辉(?-1651年),又作博尔惠,姓他塔喇,满洲正白旗人。曾从清太宗皇太极攻击明兵,屡立战功。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他因传说睿亲王多尔衮(gǔn滚)遗言而获罪,被逮捕关进监狱,罪名是博尔辉、罗什动摇国家大事,传播谣言迷惑人心,论罪判死刑,没收全部家产。

【出典】:

清史稿》卷246《博尔辉传》9647页:“执博尔辉等下狱,坐博尔辉、罗什动摇国事,蛊惑人心,论死,籍(登记没收)其家(家产)。”

【例句】:

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3回:“只恨你现下身当教习,手里头拿着一个指导后生的大权,却胆敢把这个反天逆地、阻碍进化、蛊惑人心的邪说谬论,说将出来,你可是怕现在的民贼恃着强权欺负平民还不够,还要替他做个瘟疫虫不成?” 杨献珍《党校建设的鼓舞和指导者》:“通过检查总结党校工作,批判了那些蛊惑人心、荒诞无稽的口号。”


述宾 蛊,传说中的毒虫。比喻制造舆论或散布谣言来迷惑、欺骗和煽动群众。《清史稿·博尔辉传》:“执博尔辉等下狱,坐博尔辉、罗什动摇国事,~,论死,籍其家。”张贤亮《小说中国》:“我不是说改革开放后的某些现实不应批判,而是说对当前某些现实的批判再使用老掉牙的批判武器,不仅毫无建设性意义,并且混淆视听,~无过于此。”△贬义。用于描写蛊惑煽动举止。→妖言惑众 造谣惑众 乱人耳目 ↔谈言微中


【词语蛊惑人心】  成语:蛊惑人心汉语词典:蛊惑人心

猜你喜欢

  • 席门蓬巷

    同“席门穷巷”。唐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见“席门穷巷”。唐·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词语席

  • 逍遥蒙庄子

    《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

  • 云长勇

    《三国志.蜀书.关羽等传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三国蜀大将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在曹营时,曾斩袁绍将颜良,封汉寿亭侯。后拜前将军,攻败曹仁,威震华夏,称“万人敌”。后用为颂战将

  • 卧车辙

    同“攀辕卧辙”。唐刘长卿《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诗:“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 经天纬地

    《国语.周语下》:“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以“经天纬地”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周书.静帝纪》:“藉祖考之休,凭宰辅之力,经天纬地,四海晏如。”南唐张绍《冲佑观

  • 鞅掌

    《诗经.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汉.毛氏传:“鞅掌,失容也。”唐.孔颖达疏:“《传》以鞅掌为烦劳之状,故云‘失容’,言事烦鞅掌然不暇为容也。今俗语以职繁为鞅掌,其言出于此《传》也。”

  • 狡焉思肆

    源见“狡焉思启”。谓妄图以狡诈逞其阴谋。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 狄,狡焉思肆。”见“狡焉思启”。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狄,~。”【词语狡焉思肆】  成语:狡焉思肆汉语大词典:狡焉思肆

  • 鲛工

    源见“鲛人泣珠”。指神话传说中织制鲛绡的鲛人。唐皮日休《奉酬鲁望见答鱼笺之什》诗:“轻如隐起腻如饴,除却鲛工解制稀。”【词语鲛工】   汉语大词典:鲛工

  • 授室

    《礼记.郊特性》:“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孔颖达疏:“舅姑从宾阶而下,妇从主阶而降,是示授室与妇之义也。”本谓把家事交给新妇。后因以“授室”指娶妻。宋朱熹《答吕伯恭书》:“此儿长大,鄙

  • 豕亥鱼鲁

    同“鲁鱼亥豕”。宋宋咸《注〈孔丛子〉序》:“然士大夫号藏书者,所得本皆豕亥鱼鲁,不堪其读。”并列 传写或刊印书籍里的错别字。语本《吕氏春秋·察传》的“己亥”误作“三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