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结缨而死

结缨而死

缨(yīiīing英):系在脸下巴底下之帽带子。

此典指子路被乱军砍断帽带子,他系帽带子,被杀死。子路(前542年——前480年),仲氏,名由,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孔子学生。性爽直勇敢,喜闻过,事亲至孝。孔子任鲁国司寇(掌刑狱、纠察)时,他任季孙氏宰(家臣),后任卫国(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大夫孔悝(kuī亏)宰(家臣),卫国贵族之间发生内乱,子路赶回城里去,想救孔悝出城,被乱军砍断帽带子。子路说:“有德君子之死,帽子不能脱去。”于是他系帽带子,被杀死。后以此典形容慷慨献身。此典又作“结缨”、“仲由缨”、“效子路”

【出典】:

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2193页:“子路曰:‘君子(西周、春秋时对贵族通称;春秋末及以后称“有德者”)死而冠不免(脱去)。’遂结缨而死。”

【例句】: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尝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剖心摩踵,以报所天。”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宋·文天祥《言志》:“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典源】 《左传·哀公十五年》:“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季子曰:‘是公孙也,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 (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孟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

【今译】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 (一字“季路”) 为卫国大夫孔悝之邑宰,孔悝与太子蒯聩作乱,当时子路正在外,闻讯赶回,途中遇见别人,劝他不要回去,子路说:“我既为食禄的臣子,不能逃避。”于是冲进城去,孔悝与蒯聩登台与子路相见,子路想烧台,蒯聩害怕,派石乞、孟黡下台与子路搏斗,击断子路的冠带。子路说:“君子死,冠不能不戴。”在结冠带时,被对方杀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慷慨献身。

【典形】 结缨、效子路、仲由缨。

【示例】

〔结缨〕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尝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 剖心摩踵,以报所天。”

〔效子路〕 宋·文天祥《言志》:“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仲由缨〕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猜你喜欢

  • 贰师将军

    贰师:西汉时西域大宛(yuān冤)国(在今独联体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城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西南部马尔哈马特)。贰师将军,指西汉将领李广利。汉武帝时,西域大宛国产有骏马,藏在贰师城内,不肯献给汉朝皇帝。

  • 引针拾芥

    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后因以“引针拾芥”喻事物互相感应。明王廷相《策问》:“蠲忿忘忧,其感应也何故?引针拾芥,其情性也何居?”并列 比喻事物之互相感应吸引

  • 亥豕帝虎

    同“鲁鱼亥豕”。宋黄伯思《东观馀论.校定楚词序》:“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

  • 固穷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中有“君子固穷”语,表述孔子对君子能身处穷困而坚守节操的观点。后以“固穷”赞扬文

  • 濯足

    源见“沧浪濯缨”。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词语濯足】   汉语大词典:濯足

  • 孟光

    源见“举案齐眉”。古代贤妻的典型。后誉称有德的妻室。唐王绩《山中叙志》诗:“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唐窦群《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词语孟光】   汉语大词典:孟

  • 腐鼠吓

    源见“鸱得腐鼠”。喻指庸人俗辈恐人夺取己物而发出怒声。宋苏轼《和刘道元寄张思民》:“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 汉主新丰

    《史记.高祖本纪》:“更命郦邑曰新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汉新丰宫也。太上皇时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

  • 羊车不见

    源见“羊车到”。见不到帝王乘的羊车。表示宫怨。金王若虚《宫女围棋图》诗:“尽日羊车不见过,春来雨露向谁多?”

  • 不唾井

    《玉台新咏》卷二刘勋妻王宋《杂诗二首》其二:“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诗《序》云:“王宋者,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入门二十余年。后勋悦山阳司马氏女,以宋无子出之,还于道中,作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