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华亭鹤唳”。唐李商隐《曲江》诗:“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古人通过教育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问题已经发生,再去禁止,就会发生抵触,不容易接受。超过了年龄再去学习,费力大而又不易成功。杂乱无章地进行教育,而不循序渐进,教学就不会搞好。自己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文化水平很低。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更以
犹“削足适履”。截去脚趾以适合鞋的大小,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迁就。《后汉书.荀爽传》:“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截趾适履,孰云其愚?”参见“削足适履”条。连动 截断脚趾去适应鞋子大小。比
同“桥公之约”。宋苏轼《董储郎中尝知眉州访其故居留诗题壁》:“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
《论语.季氏》:“陈亢(字子禽,孔子的学生)问于伯鱼(鲤字伯鱼,他是孔子的儿子)曰:‘子亦有异闻(特殊的教诲)乎?’对曰:‘未也。尝独立(指孔子),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
宋欧阳修《归田录》二:“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不知是何等语,虽士大夫亦往往道之。天圣中,有尚书郎赵世长者,常以滑稽自负。其老也求为西京留台御史,有轻薄子送以诗云:‘此回真是送登台。’世长
源见“乘鸾”。指与萧史结成美好夫妻升天而去的弄玉。清孙枝蔚《次范眉生珠湖诗韵》:“乘鸾弄玉千年久,耻说人间有誓盟。”
《乐府诗集》卷四十九《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观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异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据说长安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