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指春秋时齐桓公之两位大臣管仲、鲍叔牙交情深厚。后以此典比喻最亲密、最知心之好友。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后人因其谥敬,称“管敬仲”。颍上(颍水之滨)人。少时与鲍叔牙友善。齐桓公即位,任鲍叔牙为宰(掌王家内外事务),鲍叔牙坚辞不就,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之最高官)。管仲对政治、经济、军事、官制都有改革,注意选拔人才,治理国家。从此齐国大振。后帮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曾说:“我起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道经商,分财利时我自己多分,鲍叔不认为我是贪财,而知道我是贫困。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艰难,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顺利与不顺利之区别。我曾经几次做官几次被主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几次参加战斗,几次败走,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年老母亲。公子纠(齐襄公之子,齐襄公死,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失败,召忽(齐国人,辅佐公子纠)为此自杀,我被囚禁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有亏为羞耻,而是以功名不显赫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呀。”此典又作“管鲍”、“深知在叔牙”、“夷吾鲍叔”、“分金管鲍”、“管鲍金”、“鲍叔知”、“管鲍之好”。

【出典】:

史记》卷62《管晏列传》2131、2132页:“管仲曰:‘始吾困时,尝与鲍叔贾(gǔ古,作买卖),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指多次)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贤),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qiè切,胆小),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例句】:

唐·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宋·曾巩《论交》:“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元·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更做道钱心重,情分少,枉辱末杀分金管、鲍。” 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现代·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


偏正 管、鲍,管仲和鲍叔,战国时齐国的名臣。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语出《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之交者。”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各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褒义。用于描写情谊深厚。→管鲍分金。也作“管鲍之好”、“管鲍贫交”。


【典源】 《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 (gu),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史记·管晏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管仲 (字夷吾) 为齐桓公丞相后,感叹说:“我年轻穷困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分钱时自己分得多些,鲍叔知道我不是贪财,而是因为太穷。我曾为鲍叔办事而办得很糟糕,鲍叔知道我不是笨,是因为时机有顺利不顺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知道我不是不贤,是因为不逢机遇。我曾三战三败,鲍叔知道我不是胆怯,是因为家中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自杀,我受辱成了囚犯,鲍叔知道我不是无耻,知道我不计较小节而耻于不能名扬天下。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释义】 后以此典指彼此知心,友谊深厚; 也指这样的朋友。

【典形】 鲍叔知、分金管鲍,管鲍、管鲍金、深知在叔牙、夷吾鲍叔、管鲍襟期、鲍叔义、管仲与鲍叔、鲍叔深知我、知心岂忘鲍、管鲍谊。

【示例】

〔鲍叔知〕 明·李东阳《斋宿和鸣治韵》:“仓黄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知。”

〔分金管鲍〕 元·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更做道钱心重,情分少,枉辱末杀分金管鲍。”

〔管鲍〕 唐·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管鲍金〕 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

〔深知在叔牙〕 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夷吾鲍叔〕 宋·曾巩《论交》:“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词语管鲍之交】  成语:管鲍之交汉语词典:管鲍之交

猜你喜欢

  • 龙门琴

    《周礼.春官.大司乐》:“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文选》卷三十四汉.枚叔(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使琴挚斫斩以为琴。”琴挚,春秋时鲁太师挚,善弹琴。龙门,指龙门山,在山西河津与陕

  • 暮云亲舍

    见“白云孤飞”。明·康海《王兰卿》2折:“他那里眼巴巴盼不见~,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词语暮云亲舍】  成语:暮云亲舍

  • 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

  • 熊罴之祥

    《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郑玄笺:“大人占之,谓以圣人占梦之法占之也。熊罴在山,阳之祥也,故为生男;虺蛇穴处,阴之祥也,故为生女。”后因以“熊罴之祥”

  • 傅瑕遭杀

    《左传.庄公十四年》:“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厉王入,遂杀傅瑕。”郑厉公从栎城攻入郑国,在大陵俘虏了郑大

  • 不失其赤子之心

    赤子:婴儿 意谓能保持那种婴儿的天真纯朴之心。 形容人心地纯洁。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衣锦还乡

    源见“衣绣夜行”。谓富贵后回故乡显示荣耀。《南史.柳庆远传》:“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元 张国宾《薛仁贵》四折:“你孩儿三箭定了天山……今日衣锦还乡,

  • 任重致远

    《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指负载沉重而能行达远方。后用以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作出宏伟的业绩。明李贽《八物

  • 弹冠结绶

    源见“弹冠相庆”。又《汉书.萧育传》:“〔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 朱结绶,王 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后因以“弹冠结绶”谓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后汉书.

  • 闻笛同山阳

    同“闻邻笛”。唐权德舆《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诗:“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