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

秋毫:秋天鸟兽新长出极细微绒毛,比喻微小事物。此典指韩信称赞刘邦率军西进,一路上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后以此典比喻军队纪律严明;又比喻为人清正廉洁。在萧何再三推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刘邦便问计于韩信。韩信分析了楚项羽、汉刘邦双方之形势,指出:项羽不仅性情暴躁、眼光短浅、用人不能放手;而且,对军队不能约束。项羽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受到极大摧残和损害,百姓因此十分不满。项羽表面看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容易打败。自从汉王您进入武关(今陕西商南县东南丹江上,古代通往关中的重要关口),没有丝毫侵犯百姓利益,废除秦朝苛刻法令,与秦地百姓立约,颁布了三条法令,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称王的。此典又作“秋毫不犯”。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2页:“大王之入武关,秋豪(通“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肃,秋毫无犯。”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2折:“老夫一生公正廉直,与人秋毫无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2回:“我与民秋毫无犯,哪得财物与他?”


主谓 秋毫,动物在秋天所新换的绒毛。非常微小的东西都不侵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毫不骚扰、侵犯。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褒义。用于形容正义军队。↔烧杀抢掠 洗劫一空 鸡犬不留。也作“秋毫不犯”。


一丝一毫都不侵犯谓之 “秋毫无犯”,喻军纪严明。当年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可谓 “秋毫无犯”。一针一线都是小而贱之物,“秋毫”犹此。

“毫”谓细毛,人体上即有无数 “毫毛”。

为什么说 “秋毫”呢?

“秋毫”指鸟兽在秋季新长出来的细毛。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朱熹 《四书集注》: “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言毫末纤小,不易察见。 “秋毫之末”比喻极为纤小之物。“明察秋毫”则谓能洞察一切,目光敏锐,观察入微。

因此,“秋毫”引申为纤小、细微之义,比喻一针一线等小而贱之物,所以 “秋毫无犯”即谓一丝一毫、一点一滴都不侵犯,比喻严明的军纪。

“沛公入关,秋毫无犯”( 《汉书·高帝纪》) ,是因为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忠谏,与百姓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史记·淮阴侯列传》) 。


【词语秋毫无犯】  成语:秋毫无犯汉语词典:秋毫无犯

猜你喜欢

  • 恭敬不如从命

    元秦简夫《古今杂剧.东堂老》:“便好道,恭敬不如从命,他是个有病的人,我依着他则便了。”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三折:“先生休作谦,夫人专意等。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休使得梅香再来请。”意谓恭敬谦逊

  • 公才

    源见“公才公望”。谓具有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崔琰传》:“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词语公才】   汉语大词典:公才

  • 邓林杖

    源见“夸父逐日”。泛指树林。景耀月《述怀》诗之一:“力士驱日月,迟此邓林杖。”

  • 鸿舂

    同“伯鸾舂”。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诗:“鸿舂乘汉爵,祯病卧漳滨。”

  • 白衣挈壶

    同“白衣送酒”。宋苏轼《题李伯时〈渊明登篱图〉》诗:“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

  • 弹鱼

    同“弹铗歌鱼”。元施惠《一枝花.咏剑》套曲:“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

  • 赵壹坎?

    《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传》:“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东汉人赵壹怀才愤世,位止于郡吏,人生道

  • 歌三乐

    源见“荣公三乐”。指知足自乐。唐储光羲《贻王处士子文》诗:“避地歌三乐,游山赋九吟。”

  • 桐人

    古代陪葬用的桐木做的俑。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今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郡国繇吏素桑楺,偶车橹轮,匹夫无貌领,桐人衣纨绨。”【词语桐人】   汉语大词典:桐人

  • 东门眼

    源见“伍胥抉目”。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诗:“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嗥。灼灼东门眼,奔腾欲化涛。”【词语东门眼】   汉语大词典:东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