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礼多人不怪

礼多人不怪

礼:礼貌。 遇事讲究礼貌,是不会被人责怪的。语出《文明小史》二回:“我今日的一番举动,岂不成了蛇足么?好在礼多人不怪,现在里头尚且十分迁就他们,何况我呢?”《官场现形记》三一回:“他们做京官的是不好得罪的。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赵化南《“送礼”费思量》(《长江日报》1993年2月14日)。“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个‘礼’,是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果解释为礼品,那就未必是什么好事。”


其他 对人多行礼仪,别人不会责怪。[例]你也甭管他高不高兴,反正~,你嘴巴甜一点就行了。△用于待人接物方面。→礼无不答 ↔礼奢宁俭


【词语礼多人不怪】  成语:礼多人不怪汉语词典:礼多人不怪

猜你喜欢

  • 丹砂久窖井水赤

    同“丹砂井”。宋苏轼《楼观》诗:“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

  • 一柱擎天

    源见“擎天柱”。比喻能独力担当天下重任。《唐大诏令集.中和三年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亦指山势雄拔。《宋史.刘永年传》:“〔生四岁〕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

  • 舟壑潜移

    源见“藏舟去壑”。比喻世事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北周庾信《思旧铭》:“风云上惨,舟壑潜移”。此指国变。

  • 方诸

    南朝 梁陶弘景《真诰.协昌期一》:“方诸正四方,故谓之方诸,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又:“方诸东西面又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别

  • 阮元瑜

    《三国志.王粲传》载: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掌记室,善军国书檄。曹丕称赞他“书记翩翩,至足乐也”。后因以“阮元瑜”美称执掌文书的官员。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因君问

  • 淮王术

    《淮南子》:“画随灰而月晕阙。”东汉.许慎注曰:“有军事相围守则月晕,以芦灰环,缺其一面,则月晕亦阙于上。”《淮南子》记述,用芦灰作一圆圈,留下一处缺口,可以使月晕出现缺口,即是淮王术。后遂用为咏月之

  • 蓬矢桑弧

    同“悬弧射矢”。宋何梦桂《沁园春.寿毅斋思院五十二岁》词:“尚书当年,蓬矢桑弧,初度佳期。”【词语蓬矢桑弧】  成语:蓬矢桑弧

  • 承露

    同“承露盘”。三国 魏曹植《赠丁仪王粲》诗:“员阙出浮云,承露概太清。”【词语承露】   汉语大词典:承露

  • 唐衢恸

    同“唐衢痛哭”。清赵庆熺《步步娇.杂感》套曲:“死缠绵恨比江淹,泪模糊学个唐衢恸。”

  • 潘安果

    同“潘车盈果”。清李渔《赠王钦衷解元》诗:“六桥惯醉归来晚,载得潘安果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