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矍铄翁

矍铄翁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时年六十二,(光武)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矍铄,老年精神健旺。后以“矍铄翁”称精神健旺的老人。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


【典源】《东观汉记·马援》:“马援,字文渊,建武二十四年,威武将军刘尚击武陵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 《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 (字文渊) 南征屡建功业,在刘尚征伐武陵五溪蛮夷失败后,他又主动请求带兵出征。当时他年已六十二岁,光武帝照顾他年老,没有允许。马援表示:“我仍能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骑在鞍上左右顾盼,显示自己仍可征战。光武帝笑着说:“这老翁真有精神啊!”于是派马援出征。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人老但壮心犹在,思建勋业。

【典形】 据鞍、矍铄、矍铄翁、马援据鞍、翁矍铄。

【示例】

〔据鞍〕 宋·陆游 《寄陶茂安监丞》:“永州太守鬓毛残,矍铄犹能起据鞍。”

〔矍铄〕 宋·刘筠《旧将》:“秋来从猎长杨榭,矍铄犹能一据鞍。”

〔矍铄翁〕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

〔马援据鞍〕 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复廉颇强饭,马援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翁矍铄〕 清·黄景仁《贺新凉·寿州遇桐城吴竹亭丈话旧》:“闻说东山丝竹尽,谁恸西州门路。翁矍铄,依然如故。”


【词语矍铄翁】   汉语词典:矍铄翁

猜你喜欢

  • 方瞳翁

    汉刘向《列仙传》:“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又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隔绝,有黄发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

  • 玉京人

    源见“玉京”。指仙女。亦泛指美人。宋周邦彦《法曲献仙音》词:“缥渺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妩。”【词语玉京人】   汉语大词典:玉京人

  • 跛立箕坐

    箕坐:两脚张开而坐,象畚箕形状,故称“箕坐”。指坐立不正,无礼的样子。《礼记.曲礼上》:“立毋跛,坐毋箕。”三国魏应璩《与崔元书》:“昔戴叔鸾箕坐见边文礼,此皆衰世之慢行也。”并列 站着偏瘸,坐着撇腿

  • 熊罴

    《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后因以“熊罴”喻勇士或雄师劲旅。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冯(凭)宗庙之威;禁暴戢奸,有借熊罴之用。”【词语熊罴】   汉语大词典:熊罴

  • 覆水何救

    同“覆水难收”。宋苏轼《祭柳子玉文》:“会合之难,如次组绣。翻然失去,覆水何救?”

  • 王褒柏惨

    同“王裒泪”。唐李瀚《蒙求》:“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 驴鸣犬吠

    如同驴狗般的鸣叫,嘲笑人文章写得拙劣。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庚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庚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

  • 琴奏悲调

    汉.刘向《说苑》卷八《尊贤》:“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张急调下,故使人悲耳。急张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应侯曰:‘

  • 童子何知

    谓人年幼不懂事。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范)文子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五代.南唐.阙名《对嫂疾得药判》:“至诚攸感,异兆旋臻,岂童子

  • 东门眼

    源见“伍胥抉目”。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诗:“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嗥。灼灼东门眼,奔腾欲化涛。”【词语东门眼】   汉语大词典:东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