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乘轩鹤”。喻指朝廷的宠幸。元戴良《和沈休文双溪八咏》之五:“华亭侣既失,卫轩宠亦衰。”
同“刻鹄类鹜”。清 卷盦《〈蔽庐从志〉序》:“又或食古如绠,刻鹄成鹜。”【词语刻鹄成鹜】 成语:刻鹄成鹜汉语大词典:刻鹄成鹜
同“挥麈”。唐杨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诗:“闲言挥麈柄,清步掩蜗庐。”清唐孙华《喜姜西溟及第》诗:“粝饭常同啜菜羹,清言不厌挥麈柄。”
同“炊粱梦”。清赵翼《应酬》诗:“老避声名三退舍,闲看今古一炊粱。”
同“博浪飞椎”。明张煌言《追往》诗:“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
同“利锥”。唐杜牧《题桐叶》诗:“哆哆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师说》(卷一二):“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唐.张旭,著名书法家,世称其为“草圣”。韩愈称赞张旭书法鬼斧神工,变化莫测。后遂以“不可端倪”为
《晋书.荀羡传》载:荀羡尚寻阳公主,后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诸军事、假节,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按,《晋中兴书》作“时二十”。后用为年轻居高位者的典故。唐李商隐《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
《北史.崔儦传》:“大署其户曰:‘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三国遗录》:“魏文帝云:‘文为当代所宗,读书五千卷,许登阁观书。’登者才六人。”崔儦要求来拜访他的人,必须要读过五千卷书方可登门。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