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读不厌

百读不厌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谓诵读多遍,不感厌倦。形容文章高超。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是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连动 形容作品好,读一百遍也不嫌多。鲁迅《集外集·田园思想》:“尤其使我~的,是第一段关于‘青年与导师’的话。”△褒义。用于描写好的阅读作品。


【词语百读不厌】  成语:百读不厌汉语词典:百读不厌

猜你喜欢

  • 公瑾论兵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建安)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曰:‘……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

  • 榆荚雨

    春天榆荚初吐时的雨,即春雨。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榆荚雨,春雨也。”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引《汜胜书》:“三月榆荚雨,高地强土可种木。”【词语榆荚雨】   汉语大词典:榆荚雨

  • 狡焉思肆

    源见“狡焉思启”。谓妄图以狡诈逞其阴谋。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 狄,狡焉思肆。”见“狡焉思启”。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狄,~。”【词语狡焉思肆】  成语:狡焉思肆汉语大词典:狡焉思肆

  • 白马非马

    是战国时期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该命题虽于揭示事物与概念、个体与一般之间的差异作出了贡献,但却过分夸大了这种差异,从而导致了违犯客观事实的错误结论。因而,后世多将白马非马作为形而上学和诡辩的代用词。有

  • 犀心通

    源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喻心心相印。宋 吕渭老《早梅近芳.画帘深》词:“犀心通密语,珠唱翻新调。”

  • 霸王别姬

    指楚霸王项羽被汉军打败,围困垓(gā该)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无法扭转大局,与美人虞姬生离死别的悲惨情境。后以此典比喻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悲惨境地;也比喻盲目自负,有勇无谋而失败的教训。项羽被汉军围

  • 鲁国髽

    《左传.襄公四年》:“藏纥救鄫,侵邾,败于孤骀。国人逆丧者皆髽。鲁于是乎始髽。”晋.杜预注:“髽,麻发合结也。遭丧者多,故不能备凶服,髽而已。”髽,音zhuā。春秋时,邾国战胜鲁国,鲁人死伤甚多,国内

  • 忧心如醉

    心怀忧虑,如喝醉酒。 形容忧心深切。语出《诗.秦风.晨风》:“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后汉书.刘宽传》:“宽常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耶?’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唐.骆

  • 湘妃庙

    同“湘山祠”。唐白居易《画竹歌》:“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宋孙光宪《河渎神》词之二:“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词语湘妃庙】   汉语大词典:湘妃庙

  • 章台坠鞭

    唐白行简《李娃传》载:唐时荥阳公子在长安妓女所居的章台街 鸣珂里,看到姿容俊美的李娃,一见钟情,就停住车马,故意使马鞭坠地,等待随从拾取。后因以“章台坠鞭”为留连于一见钟情之女子的典故。宋晁补之《离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