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不一爽

百不一爽

又作“百不一失”,“百无一失”。百:形容“多”。爽:失;差。指一百次中没有一次失误或差错。 戴敦元(?-1834年),字金溪,开化(今浙江开化县)人。幼年读书记忆力强,十岁举称神童。当时学政考他,他下笔如老练文人;面问他经书义理,他回答如流水那样连续不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累迁郎中(位在尚书、侍郎、左右丞之下,分掌各司事务)。道光元年(1821年),为江西(今江西)按察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刑部尚书(刑部主官,掌法律、刑狱等)。戴敦元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眼睛近视,看书与脸面互相摩擦,看过书总是不忘记。每到一任官职,积存文件案卷阅览一遍,来日下属官吏偶然有差误,戴敦元就摘出文件案卷来改正它,因此没有人敢欺骗他的。每上朝奏章对答有咨询征求意见时,他就援据引用法律条例,背诵存档文件案卷,一字不错,道光帝很重视他。到戴敦元年老,或者有人问他生僻不常见的事,他都能指出在某书某卷中所载文字可作解答,即在一百次中也没有一次失误或差错。

【出典】:

清史稿》卷374《戴敦元传》11552页:“敦元博闻强识,目近视,观书与面相磨,过辄不忘。每至一官,积牍览一过,他日吏偶误,辄摘正之,无敢欺者。奏对有所咨询,援引律例,诵故牍一字无舛(chuǎn喘,差错)误,宣宗深重之。至老,或问僻事,指某书某卷,百不一爽。”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紫桃亦婉娈善奉事,呼之必在侧,百不一失。” 杜鹏程《保卫延安》5章:“不光能成,还要保管百无一失。”


见“百无一失”。


【词语百不一爽】  成语:百不一爽汉语词典:百不一爽

猜你喜欢

  • 王子控鹤

    源见“王乔控鹤”。用以形容仙家风度。清 樊增祥《戏赠王子裳太守》诗:“王子控鹤来,吹笙载还家。”

  • 滞涸

    源见“涸辙之鲋”。谓如涸辙之鱼,不能动弹。喻指窘困。《后汉书.李固传》:“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李贤注:“滞涸穷路,以鱼为喻也。”亦指窘困之境。宋曾巩《乞登

  •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一九二六年的馀日剩已无多。”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的仙霞

  • 桃蹊李径

    同“桃李蹊”。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 麦漂雨

    源见“高凤漂麦”。形容读书专心,下雨漂麦而不知。宋苏轼《徐大正闲轩》诗:“卧看毡取盗,坐视麦漂雨。”

  •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思:助词。 原意是四面八方,无不服从周王朝。 后引中为某种道理为四方所信奉。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韩诗外传》卷五:“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

  •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食( ㄙˋ sì ):供养,饲养。 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供养。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劳心者治人”的错误观点。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

  • 陆生梅

    源见“陆凯传情”。借指怀友之情。宋徐积《雪》诗:“今日许寻陶令菊,明年约寄陆生梅。”

  • 藏垢怀耻

    见“藏垢纳污”。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大人含弘,~,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 曹参趣装

    《史记.曹相国世家》:“平阳侯曹参者,字敬伯,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曹参原来是秦朝沛地牢狱的官吏,随刘邦起义,转战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