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换鹅书”。逸少,王羲之的字。为王羲之爱鹅的典实。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莺花十二行窝,几度东风,一枕南柯。支遁青骊,李斯黄犬,逸少白鹅。”【词语逸少白鹅】 成语:逸少白鹅汉语大词典:逸
《晋书.和峤传》载:和峤在晋惠帝时,官至太子太傅,所拥财富可敌王者,但性极吝啬,时人讥笑他为“钱癖”。又《杜预传》:“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后因称贪财敛
指李斯被诬腰斩,临刑前,他自叹再想牵黄狗去打猎,不可能了!后以此典比喻仕途险恶、蒙冤而死,追悔莫及。李斯(?——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郡之小吏员,后从荀卿学习。战国末年到秦国
半信半疑的意思。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见“半信半疑”。高阳《粉墨春秋》:“语气是将此比看成不足与争的小争,暗示保释不成问题,佘爱珍也只好~地不作答声。”【
同“阮籍哭”。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但某穷途异县,歧路他乡,非无阮籍之悲,诚有杨朱之泣。”
同“连篇累牍”。《野叟曝言》第八三回:“伧父极力铺张,连篇累幅,无此气势者,由于笔之钝故也。”清 汤斌《江南镇江府海防同知冉渠吴公墓志铭》:“偶尔撰述,信笔抒写,连篇累幅。”见“连篇累牍”。《野叟曝言
源见“和氏之璧”。喻怀才不遇反而身受其害。刖,古代斫脚酷刑。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指甘茂请苏代帮助、照顾、提携。后以此典比喻借重别人的地位为自己谋利益;或比喻向人借贷钱物。甘茂,楚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从史举先生学习百家学说,战国时秦国大臣,因在统治上层里政见不合,甘茂恐怕受害而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后因以“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玉娇梨》十二回:“唯门生以鱼目混珠,有辱宗师藻鉴。”主谓 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比喻以假充真。语本《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
《汉书.叔孙通传》:“于是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