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

指臣下对国君劝善规过或议兴议革。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归来。晏子在遄(chuán)台随侍,齐大夫梁丘据驱车赶到。齐侯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晏子答道,据和您不过相同而已,谈不上和协。齐景公问,和协和相同还有所不同吗?晏子道,不同。和协好象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口味适合。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太浓就加水冲淡。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国君认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臣下指出来而使其更加合理;国君认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臣下指出来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梁丘据不是如此,您认为合理,他就说合理;您认为不合理,他也认为不合理。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吃它呢?好象琴瑟总弹一个调门,谁还听它呢?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梅以烹鱼肉,之以薪。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并列 献,进献;替,废。进献可行的意见,废弃不可行意见。旧指臣子辅佐君主劝善规过,陈述兴革。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后汉书·胡广传》:“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为忠。”△常用于劝谏、咨询。→荐可替否 进可替否 替否献可。也作“献可替不”、“献替可否”。


【词语献可替否】  成语:献可替否汉语词典:献可替否

猜你喜欢

  • 观鱼知乐

    源见“濠上观鱼”。比喻从观景中别有所悟。元姚燧《水调歌头.买田天生门外》词:“已具扁舟放鹤,又且观鱼知乐,何忍利投竿!”

  • 阮咸宅

    源见“未能免俗”。侄子居处的代称。唐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诗:“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词语阮咸宅】   汉语大词典:阮咸宅

  • 五行皆下

    同“五行俱下”。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读书则五行皆下,为文则七步成章。”

  • 苏仙故井

    同“苏井”。清蒲松龄《赠医士卢鹤友》诗:“苏仙故井犹存楚,秦国良医旧姓卢。”

  • 圯桥进履

    圯(yí一):桥。此典指张良将老人掉在桥下的鞋子拾起来,给老人穿上。后以此典表示尊老受教。张良(?——前189年),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先五代为韩国相,秦国灭韩国后,张良结交刺客

  • 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晋陶潜《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清方文《初度》诗:“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词语不惑】   汉语大词典:不惑

  • 鲁赵

    源见“鲁酒薄而邯郸围”。泛指各种酒。清 丘逢甲《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诗:“酒评鲁 赵尊前国,笛破《伊》《凉》曲里州。”

  • 翠竹黄花

    《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花),无非般若。黄华(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后因以“翠竹黄花”比喻眼前境物

  • 庄叟喻牺牛

    《史记.老庄列传》:“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

  • 不吃人间烟火食

    见“不吃烟火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