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爬灰

爬灰

同“扒灰”。《红楼梦》七回:“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郭沫若《卓文君》三场:“这样挽着我做什么,你这想爬灰的老忘八!”


爬灰”,一作 “扒灰”,在民间是公公偷媳妇的隐语。公公淫于儿媳,跟 “爬”( 或扒) 与 “灰”有什么联系呢? 人们对这样的事编出了许多故事,但其缘由可靠的说法,还是清·王有光 《吴下谚联·扒灰》中所说的那样:

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 ( 卖) 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这说得十分明白,扒灰盗锡卖后得利,而锡、媳音同,故形成“偷媳”一语。

另一说从字面 “爬灰”而究其原因,可供参酌。清·李元复《常谈丛录》卷八: “俗以淫于子媳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膝污也。”在 “灰”上 “爬”,膝盖肯定会被灰污,所以会 “污膝”,而膝、媳同音, “污膝”也就是 “污媳”,即 “淫于子媳”,俗谓之 “爬灰”或 “扒灰”。

有故事说王安石曾 “扒灰”:

王安石之子英年早逝,年轻的媳妇独居小楼,经常受到王安石的关爱。媳妇以为公公心存不轨,于是题诗于壁以明心迹。王安石看到后,颇感尴尬,便用手指扒掉了墙灰字迹。此后便有了 “扒灰”之说。

另有故事说 “扒灰”源于苏小妹的事:

苏小妹有次夏季在稻场打谷,因天热裙子里的长裤换成了短裤,丈夫秦观的父亲认为不雅,于是在稻场边写了两句话以示提醒:

阳光返照罗裙内,露出琵琶两根弦。

苏小妹一看,便又接着写了两句:

借给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过了一会儿,公公过来看了后两句,顿觉难堪,生怕别人看到了作为笑柄,连忙用手把地上的灰土扒开了,四句 “诗”也就没有了。

故事只是谈资,仅助谈兴而已。事实上,苏东坡之妹根本没有嫁给少游 ( 秦观) 。

春秋时期,卫宣公为儿子伋娶妻于齐,因齐女貌美,卫宣公便在黄河边 ( 今山东濮县) 筑了个新台,将齐女截留于己,当时国人作诗予以讽刺,即 《诗·邶 ( bèi) 风·新台》,后世遂谓公淫于媳为“新台之丑”。


【词语爬灰】   汉语词典:爬灰

猜你喜欢

  • 梅妆

    同“梅花妆”。前蜀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亦指梅花。清陈维崧《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妆,飘残杏靥,春事今年恁快。”【词语梅妆】   汉语大词典:梅妆

  •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白头:指老年。一作“白首”。倾盖:停下车子。指二人初次相逢。一作“交盖”。故:一作“旧”。 有的相识很久,直到老年,仍然像刚刚认识一样,彼此不甚了解;有的刚刚认识,却像老朋友一样十分了解。 意谓感

  • 岩栖穴处

    见“岩居穴处”。宋·叶适《代薛瑞明上遗表》:“~,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词语岩栖穴处】  成语:岩栖穴处汉语大词典:岩栖穴处

  • 凤凰

    同“凤凰琴”。唐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词语凤凰】   汉语大词典:凤凰

  • 摧枯拉腐

    见“摧枯拉朽”。《三合会讨满清檄文》:“~,破釜沉舟。”【词语摧枯拉腐】  成语:摧枯拉腐汉语大词典:摧枯拉腐

  • 三瓦两巷

    见“三瓦两舍”。《金瓶梅词话》19回:“平昔在~行走耍子,捣子都认的。”【词语三瓦两巷】  成语:三瓦两巷汉语大词典:三瓦两巷

  • 橘中二老

    源见“橘中戏”。指传说中在橘中对弈的二仙翁。用以祝人寿考。宋刘辰翁《内家娇.寿王城山》词:“看花外小车,出长生洞,橘中二老,斗智琼 黄。”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制作礼乐,出兵征伐,由诸侯来决定。 表示天子失势,大权旁落。 古代以此作为天下无道的象征。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唐.刘知几《史

  • 抉眼

    同“抉目吴门”。宋陆游《书愤》诗:“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词语抉眼】   汉语大词典:抉眼

  • 乘鸾秦女

    同“乘鸾女”。清郭麐《台城路.为江子屏题蝉柳画扇》词:“乘鸾秦女底处,网虫从遍了,空认双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