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洛下铜驼

洛下铜驼

源见“荆棘铜驼”。表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宋 陈人杰《沁园春.南金又赋无愁》词:“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猜你喜欢

  • 驱山

    同“驱石”。《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词语驱山】   汉语大词典:驱山

  • 耳边风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耳边吹过的风。比喻过耳即逝、不放在心上的话。唐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偏正 耳朵边吹过的风。比

  • 秃笔

    脱毛无锋的毛笔。文人也用为自谦之辞,说自己思钝文拙。唐代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歘( ㄒㄩ xū 虚):亦作“欻”,火光一现,形容刹那之间。【词语秃笔】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有权位的上层人物。 有权位的人都很浅陋,没有深谋远虑。 表示作者对当时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语出《左传.庄公十年》:“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触山

    源见“共工触柱”。比喻力大无穷。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词语触山】   汉语大词典:触山

  • 藕断丝长

    同“藕断丝连”。《花月痕》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见“藕断丝连”。《花月痕》5回:“拭泪珠而洗面,~。”【词语藕断丝长】  成语:藕断丝长汉语大词典:藕断丝长

  • 调鼎?

    同“调鼎”。?,美味佳肴。唐权德舆《仲秋朝拜昭陵》诗:“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

  • 举烛

    源见“郢书燕说”。指离开原意的臆度猜想。黄遵宪《杂感》诗:“多歧道益忘,举烛乃笔误。”

  • 霜露之感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注:“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后因以“霜露之感”谓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

  • 大手

    同“大手笔”。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飒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明沈德符《野獲编.杂剧》:“北杂剧已为金 元大手擅胜场,今人不复能措手。”【词语大手】   汉语大词典: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