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经术
借指儒家古文经典。唐杜甫《别李义》诗: “子健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参见:○河献征书
借指儒家古文经典。唐杜甫《别李义》诗: “子健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参见:○河献征书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汉书.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柄:权力。能够执掌生杀大权,善于疏通壅塞的蔽政与言路,足以权衡轻重缓急,懂得如何为得,如何为失,使得
《三国志.魏书.周宣传》:“周宣,子孔和,乐安人也。”“文帝……以宣为中郎,属太史。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倾,出行,果遇丰膳。……宣之叙梦,凡此类也。十
源见“微管之叹”。指忧虑民族危亡。宋陈与义《感事》诗:“公卿危左衽,江 汉故东流。”
源见“张仪舌”。借指舌辩空谈之士。唐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三:“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词语张仪】 汉语大词典:张仪
《老子》第五十章:“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徒,途。老子认为,人处生死之间,全生之极十有三,全死之极十有三,极力追求生而陷于死亡的也是十分有三。故人若过分追求生,
按其名而求其实。唐 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永清县志政略序例》:“观者依检先后,责实循名,语无褒贬,而意具抑扬。”参见“循名责实”。见“循名责实”。唐
《陈书.后主纪》:“后主(陈后主名叔宝,字元秀)闻兵至,从宫人出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又见《南史.后妃传》。陈后主宠幸
源见“隋侯之珠”。喻报恩。宋欧阳修《〈归田录〉自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词语吐珠】 汉语大词典:吐珠
《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后因以“祥缟”指居丧。《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词语祥缟】 汉语大词典:祥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