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意谓自然景物,可长供人们享用。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季羡林《哭冯至先生》(《光明日报》1993年3月13日):“我觉得,人们的眼泪不可能像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禁,用之不竭。几年下来,我的泪库已经干涸了。”
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意谓自然景物,可长供人们享用。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季羡林《哭冯至先生》(《光明日报》1993年3月13日):“我觉得,人们的眼泪不可能像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禁,用之不竭。几年下来,我的泪库已经干涸了。”
此典为王珪身为宰相,庸碌无为,上朝退朝,惟诵圣旨事。王珪(1019-1085年),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仁宗时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熙宁三
在一个盘子里吃饭,形容兄弟间亲密和睦。本于北魏杨椿家事。杨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太和年中与兄长同蒙高祖赐名而改,恒农(今河南灵宝)人,连仕高祖、显祖、庄帝三朝,累官至司徒、太保、侍中。庄帝朝,椿频频上
同“安仁愁鬓”。清陈书《登吴山晚宿卓氏园》诗:“一忆春前一惆怅,安仁衰鬓怨蹉跎。”
源见“东施效颦”。比喻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主谓 《庄子·天运》载,美女西施犯有胃病,常以手按着心口且皱着眉头。西施同村的丑姑娘见了,也学着
《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本谓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严复《原强续篇》:“英固西洋之倡国也,其民沈质简毅,持公道,保盛图,而不急为
同“玄文覆酱”。阳兆鲲《戏作》诗:“《玄》文覆瓿千行泪,《论语》烧薪半缕烟。”
源见“谈经夺席”。称誉学养识见高妙。清唐孙华《寿座主讲学仇先生二十六韵》:“说《易》排王弼,谈经折戴凭。”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
同“同归”。清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三:“并命何当同石友,呼囚谁与报章妻?”
《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