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梁上君子

梁上君子

比喻窃贼。陈寔(104-187年),字仲弓,颖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少仕州郡,为官清廉,为党人领袖,党锢祸起,就逮,后遇赦得出,终老于家。乡居之时,因为逢荒年,有小偷夜入陈家,躲在房梁上。陈寔见后,不露声色地穿整好衣服,招集家里的子孙们,很严肃地训示说:“一个人不可不自勉,作坏事的人,开始不一定坏,只因为渐渐染上了坏习惯才走到这般地步,我说的就是蹲在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听了大惊,只得跳下来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我看你的相貌不象是个坏人,应当改邪归正。”叫家人赠他绢布两匹。从此全县未再发生盗窃事件。

【出典】:

后汉书》卷62第2067页《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例句】:

北宋·苏轼《东坡志林》卷10:“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卫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偏正 躲在屋梁上的先生。称窃贼。语出《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后也比喻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切实际的人。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我说,这些人叫‘~’。他在那个梁上飞,他要回去,那边空了,那几张皮没有了,老家回不去了。”△贬义。多用于盗贼。→穿窬之盗 ↔正人君子


众所周知,“梁上君子”指小偷、窃贼。这是一种借代的说法。但,为什么说是 “梁上”的 “君子”呢? 这个 “雅号”缘于汉代陈寔的故事。

陈寔,东汉许州人,曾为汉桓帝的太丘长。他清正廉洁,十分注重个人修养。有天夜里,一个窃贼潜入家中,爬到屋梁上躲了起来。陈寔暗地里察觉到了,他并未大声喊叫 “抓贼”,而是自己起来穿戴好了以后,打扫清理,把子孙们都叫了起来,很严肃地教育道: “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楚: 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一旦染上恶习就难办了。坏人未必生来就坏,像梁上的这位君子,未必生来就是这样的啊! 躲在梁上的窃贼一听, “大惊,自投于地,稽颡 ( qǐsǎnɡ,跪拜) 归罪”。事见 《后汉书·陈寔传》。

梁上君子”后世便成为盗贼的代称。


【词语梁上君子】  成语:梁上君子汉语词典:梁上君子

猜你喜欢

  • 覆蕉寻鹿

    源见“蕉鹿梦”。喻指人的思想愚昧糊涂。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见“覆鹿寻蕉”。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

  • 渡浙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风流蕴藉

    蕴藉:宽和又有蕴涵。旧时形容人风雅潇洒。王听(?-559年),字元景,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北齐时累迁东莱太守,因为人疏旷,得罪文宣帝高洋,被杀。其母清河崔氏,有学识,会教育子女,生九个儿子,

  • 接䍦倒载

    同“接䍦倒着”。载,通“戴”。清周星誉《迈陂塘.下第南归谒文之兄沪上梦西招饮》词:“且醉卧花边,接䍦倒载,把酒酹飞絮。”

  • 扫相门

    源见“相门洒扫”。求谒权贵的典故。唐骆宾王《帝京篇》:“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 若士

    源见“汗漫游”。代指仙人。唐唐彦谦《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壶公。”【词语若士】   汉语大词典:若士

  • 十年磨剑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后因以“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炼。清朱彝尊《解珮令.自题词集》词:“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偏正 比喻长期刻苦磨

  • 板凳愿坐十年冷

    表示读书治学要长期下苦功夫。语出范文澜自撰联:“板凳愿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按:据蔡美彪《对范文澜治学精神的两点体会》(《文史知识》1991年12期):“前些天,在《人民政协报》读到一篇文章,

  • 裂白麻

    同“裂麻”。清蒲松龄《过孙给谏芙蓉斋》诗:“圣明无待攀朱槛,痛哭应烦裂白麻。”

  • 麋鹿泣姑苏

    同“麋鹿姑苏游”。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五:“鸱鹗悲东国,麋鹿泣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