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老骥伏枥”。指远大的志向。清吴元龙《长椿寺病马行》:“伏枥虽虚千里心,脱?翻适长林性。”
同“柯烂”。宋陆游《道室秋夜》诗:“粱熟犹馀梦,柯催未毕棋。”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诗:“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宕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后因以“碧山学士”指隐士。宋李祁《鹊桥仙》词:“碧山学士,云房娇小,须要五湖同去。”
源见“驽马恋栈豆”。形容人贪恋安乐等眼前小利。亦用于自谦。莝,切碎的草。宋苏辙《次韵子瞻对月见忆》:“我生疲驽恋莝豆,崔翁游边指北斗。”
源见“龙断”。高地。引申指把持、独占。宋杨万里《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诗:“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司城堵公》:“我之为此,所以杜垄断之商也。”“垄断”意为 “把持”、“独占”
同“焚书坑儒”。《后汉书.申屠传》:“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
具:通“俱”。瞻:瞧着。 人人都看着你。 表示地位显赫,为众人所仰望。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唐.苏颋《授唐休璟太子少师制》:“师保之寄,人具尔瞻(按:“人”当作“民”,
逆流而上的船。比喻文思迟钝。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斐)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水。’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
《礼记.中庸》:“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郑玄注:“下谓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宋吴如愚《准斋杂说.五累说》:“下焉者困而
同“桃花源”。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词语武陵源】 汉语大词典: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