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昆明劫灰

昆明劫灰

同“昆明灰”。元王士熙《骊山宫图》诗:“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昆明有劫灰。”


【典源】 《三辅黄图·池沼》: 《关辅古语》曰:“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余灰也。’”《初学记》卷七引晋·曹眄《志怪》云:“汉武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外国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胡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乃知朔言有旨。”晋·干宝 《搜神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 等亦载。

【今译】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挖到极深处时,底下不是土,尽是黑灰。大家都不能解释。武帝问东方朔,东方朔说:“我不清楚,可以试问西域胡人。”至后汉明帝时,有外国僧人前来洛阳,当时有人记起东方朔的话,就以黑灰事问他,胡人说:“经上讲,世界历劫毁灭时有大火焚烧,这些黑灰就是劫火烧后的余烬。”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兵火战乱后的遗迹; 或形容灾祸变乱、世事变迁。

【典形】辨沉灰、辨烧灰、池灰、汉凿昆明、灰劫、胡僧话劫灰、劫尘、劫后灰、劫灰、劫烬、劫烧之灰、昆池灰、昆池劫墨、昆明灰、昆明劫灰、寒灰劫尽、黑土成灰、昆明灰飞、昆明初劫、昆池劫灰、劫末成灰、劫石成灰、灰劫昆明、昆明劫、劫灰池、劫火烧。

【示例】

〔辨沉灰〕唐·宋之问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辨烧灰〕唐·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池灰〕唐·任希古《和七月七日临昆明池》:“岸珠沦晓魄,池灰敛曙烟。”

〔汉凿昆明〕 南朝梁·江淹 《遂古篇》:“汉凿昆明,灰炭全兮; 魏开济渠,螺蚌坚兮。”

〔灰劫〕唐·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胡僧话劫灰〕唐·李商隐《寄恼韩同年》之一:“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劫尘〕清·钱谦益 《和盛集陶落叶》:“秋老种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劫后灰〕 清·秋瑾 《柬某君》之三:“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

〔劫灰〕 宋·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

〔劫烬〕 北周·庾信 《哀江南赋》:“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

〔劫烧之灰〕《北齐书·樊逊传》:“昆地池黑,以为劫烧之灰; 春秋夜明,谓是降神之日。”

〔昆池灰〕清·纳兰性德《拟古》之二十八:“世事看奕棋,劫尽昆池灰。”

〔昆池劫墨〕清·王鹏运《莺啼序·秋感》:“最销凝,昆池劫墨,石鳞泣,秋棱荒水。”

〔昆明灰〕北周·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诏,自识昆明灰。”

〔昆明劫灰〕 清·黄景仁 《太白墓》:“长星落地三千年,此是昆明劫灰耳。”


【词语昆明劫灰】   汉语词典:昆明劫灰

猜你喜欢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语出唐崔护诗。据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博陵人崔护,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见一家桃花绕宅,扣门求饮,门内女子予以杯水,两人一见有情。明年清明时,崔护再往寻觅,门墙如故,不见主人。崔因题诗于左扉:“

  • 爱媵贱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衣文,穿著有文彩的华丽衣裳)之媵(音yìng,古化陪嫁的人,这里提女妾)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

  • 茵席之臣

    侍奉于君主身旁的近臣。《晏子春秋.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婴:晏婴。茵:草席;“茵席”,说起居坐卧,侍奉在侧。敢辞:不能从命。【词语茵席之臣】  成语:茵席之

  • 离明

    《易.离》:“离为火,为日。”孔颖达疏:“离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后以“离明”指日或日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峨峨南岳,烈烈离明。”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

  • 孤鸾影

    源见“镜鸾”。喻指孤独寂寞的身影。宋韩玉《贺新郎》词:“零乱云鬟慵梳掠,傍菱花,羞对孤鸾影。情易感,恨难醒。”

  • 乌号思

    源见“乘龙出鼎湖”。谓追思已故帝王。唐李峤《弓》诗:“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 寂寞更长,欢娱夜短

    见〔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 然糠照薪

    同“燃糠”。《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 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见“然糠自照”。《太平广记》卷175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俾夜作昼

  • 疾言倨色

    见“疾言遽色”。《醒世恒言》卷2:“(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己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相加也。”【词语疾言倨色】  成语:疾言倨色汉语大词典:

  • 三献三刖

    源见“和氏之璧”。喻怀才不遇,蒙冤受害。清归庄《昆山石歌》:“贵玉贱石非通论,三献三刖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