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城市逢春,但见草木丛生。 形容丧乱之后,春城荒凉景象。语出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林语堂《记春园琐事》:“晴日时候,已可看见地上
同“清都紫微”。《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亦指帝王住的都城。晋左思《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词语清都】 汉语大词典:清都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鸿爪”亦作“雪鸿指爪”。后因指往事留下的痕迹。清.赵执信《太白酒楼歌》:“又不见曹王陵暮碻磝北,
比喻才智短浅,见识浅薄,器量狭小之人。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怎样做才够得上士。孔子回答他,能够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出使各国能圆满完成君主的使命,就可以算士了。子贡又问,那么次一等的怎样?孔子说,家族中称赞
同“株守”。《聊斋志异.菱角》:“大乱时,人事翻覆,何可株待?”【词语株待】 汉语大词典:株待
《礼记.王制》:“关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下》:“关市讥而不征。”后以“讥关”谓在关市负责稽查和征税。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吾辈受讥关之任者,宽一分则受一分之赐,奈何必以茧丝为能,而务朘民
同“不分皂白”。比喻好坏不能分辨。清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至不驱之夷,应俟事竣,另行示期,再准搬回长住,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见“不分皂白”。清·
指张良辅汉功成身退,不恋爵禄,辞官归隐的故事。后以此典比喻不恋爵禄,辞官隐退。张良(?——前186),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秦末农民战争中,张良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
唐杜牧《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凭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唐时三品以上的官皆列画戟(一种有彩饰的长竿兵器)于门,以为仪饰。后泛称高官门第为“画戟门”。宋陆游《郡斋偶书》诗之三:“江堕清笳月,
源见“沧浪濯缨”。指浪迹江湖的隐士。唐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清曹寅《北行杂诗》之十五:“满坐沧浪客,从谁借酒兵?”【词语沧浪客】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