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操舂举案

操舂举案

源见“梁鸿赁庑”、“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甘守清贫。清 张蘩《戏为外子拨闷》诗:“涤器当垆情更洽,操舂举案志犹坚。”


【典源】《东观汉记·梁鸿》:“梁鸿乡里孟氏女,容貌且而有节操,多求之,不肯,父母问其所欲,曰:‘得贤婿如梁鸿者。’鸿闻乃求之。女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赁舂。每日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常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赁,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今译】 后汉梁鸿字伯鸾,隐居不仕,贵盛之家仰慕他的高节,都想将女儿嫁给他,但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家有女,形貌又丑又黑,然而有节操,力能举起石臼,很多人来求亲,孟女都不愿意,一直到三十岁。父母问她原因,孟女说:“我想嫁梁鸿那样的贤士。”梁鸿听说便去求亲。孟女作嫁妆准备布衣、麻鞋和纺织应用的器具出嫁后,打扮梳妆入门。七天而梁鸿不答理她。妻子跪床下请问道:“我听说夫子高义,曾拒斥数妇,我也拒绝过几个求亲。今天疏远我,我怎敢不请罪。”梁鸿答道:“我想找的是甘穷守贱的伴侣,能和我共隐深山的啊。你现在穿着绫罗,涂脂抹粉,哪儿是我理想的呢?”妻子道:“这是考察夫子的志向。我自有隐居的衣服。”于是改梳椎髻,更换布衣,亲自操作。梁鸿大喜道:“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与我共甘苦了。”为她起名叫孟光,字德曜 (一作“耀”)。两人一同至吴,住在当地大家皋伯通家,为人舂米。每天妻子为他上饭,不敢在他面前仰视,将案桌举得高至眉间。皋伯通看到觉得不寻常,说:“他是当雇工的人,而能使其妻这么恭敬,一定不是平凡的人。”

【释义】 后以此典用“凭舂”,“伯鸾舂”等表示隐居谋生,甘守贫贱; 用“孟光案”,“操舂举案”等表示夫妻互敬,妻贤知礼; 月孟光指贤妻,也泛指妻。

【典形】 案举齐眉、避地梁鸿、伯鸾舂、伯鸾寄食、伯通隐、操舂举案、鸿舂、鸿妇、佳人慕高义、举案、举案齐眉、梁鸿隐、赁舂、赁庑、孟光、孟光案、孟光举案、孟光眉、孟光贤、齐眉案、齐眉食、适越、庑下舂、庑下鸿、伯鸾志、伯鸾去国、孟光意、梁鸿高世志、案齐眉、伯鸾携德耀、梁氏夫妻、南适梁叟、杵臼得梁鸿。

【示例】

〔案举齐眉〕 元·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案举齐眉,带绾同心,钗留结发。”

〔避地梁鸿〕 宋·陈与义《陈叔易学士母挽词》之一:“避地梁鸿不偕老,弄乌莱子若为心。”

〔伯鸾舂〕 宋·陆游《穷居》:“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

〔伯鸾寄食〕 唐·张籍《赠殷山人》:“伯鸾甘寄食,元淑苦无钱。”

〔伯通隐〕 唐·骆宾王《夕次旧吴》:“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操舂举案〕 清·张蘩《戏为外子拨闷》:“涤器当垆情更洽,操舂举案志犹坚。”

〔鸿舂〕 唐·贾岛《送令狐綯相公》:“鸿舂乖汉爵,祯病卧漳滨。”

〔鸿妇〕 唐·牛肃《纪闻·牛应贞》:“异莱妻之安道,殊鸿妇之安贫。”

〔佳人慕高义〕 三国·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举案〕 北周·庾信《周赵国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举案外恭,停机下训,馨馥于兰,年华十蕣。”

〔举案齐眉〕 元 · 关汉卿 《窦娥冤》:“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

〔梁鸿隐〕 清·顾炎武《关中杂诗》之五:“缅忆梁鸿隐,孤高阅岁华。”

〔赁舂〕 宋·陆游《病思》:“将军闭户方锄菜,处士携家欲赁舂。”

〔赁庑〕 清·丘逢甲 《次韵答伯群》之二:“身似伯鸾犹赁庑,人因康节有行窝。”

〔孟光〕 宋·苏轼《和陶止酒》:“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孟光举案〕 宋 · 苏轼 《续丽人行》:“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孟光眉〕 明·徐渭《王先生示其夫人哀词》:“机断旧成羊子学,饭余今忆孟光眉。”

〔孟光贤〕 清·朱柔则 《送外之大梁》:“飘泊君同苏季苦,操持吾愧孟光贤。”

〔齐眉案〕明·袁宏道《潞河舟中和小修别诗》:“龟手衣犹在,齐眉案尚温。”

〔齐眉食〕 南朝梁·沈约 《梦见美人》:“既荐巫山枕,又奉齐眉食。”

〔适越〕 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已序》:“伯鸾之适越登山,以求渌水。”

〔庑下舂〕 清·侯铨《清明日作》:“余光犹凿邻家壁,浪迹休嫌庑下舂。”


猜你喜欢

  • 家给人足

    给:富足。意思是家家都富足。也作“人给家足”。《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汉书.成帝纪》:“而欲望百姓俭节,家给人足,岂不难哉!”并列 家家生活富裕,人人衣食充足。语出

  • 困后薪

    源见“后来居上”。喻年资高的人屈居下僚。宋唐庚《张曲江铁像诗》:“汲黯困后薪,贾生罢前席。”

  • 荆州一纸

    源见“刘弘一纸书”。尊称他人书信。刘弘曾任荆州都督。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方候明珠,忽蒙复命。荆州一纸,河东百金。”

  • 青门瓜

    源见“东陵瓜”。东陵瓜的别称。含退官归隐田园之意。南朝 梁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目想平陵柏,心忆青门瓜。”【词语青门瓜】   汉语大词典:青门瓜

  • 怀章惊奴

    《汉书.朱买臣传》:“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其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见,现,显露)。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

  • 车尘

    源见“望尘而拜”。借指权豪、高官。唐罗隐《偶兴》诗:“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意人。”宋苏轼《与颍州运使刘昱启》:“暂屈外台之寄,一苏古辅之民。日望车尘,按临封部。”

  • 背碑覆局

    《三国志.王粲传》:“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又:“〔王粲〕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失一道

  • 孺慕

    《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郑玄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后因以“孺慕”谓对父母的哀悼、悼念。《陈书.司

  • 贯虱

    《列子.汤问》: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先让纪昌学“不瞬”(不眨眼),二年学成;又让学“视”:‘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长毛)悬虱于牖(窗),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

  • 交佩解

    源见“汉皋解佩”。喻采莲。唐王勃《采莲曲》:“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