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扬汤止沸

扬汤止沸

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指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后遂以“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国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载卓表:“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清吴樾《意见书》:“满洲政府,实中国富强第一大障碍。欲救亡而思扶满,真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亦比喻暂时救急。《三国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清钮琇《觚賸.惠士陈言》:“以致鱼泣釜中,未见扬汤止沸;猿啼树里,更逢遭火烧林。”


并列 汤,开水;扬汤,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用扬汤的办法来制止沸腾。比喻方法不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闽都别记》:“~,不如釜底抽薪,既晓以白制赤,还不知火之旺位加火!”△贬义。多用于暂时遏止问题的发生,或评论某种方法的不当。→抱薪救火 ↔釜底抽薪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而不治本谓之 “扬汤止沸”。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扬汤”何义呢?

“扬”有 “举起”义。 《仪礼·大射》: “左执弣 ( fǔ,弓把中部) ,右执箫,南扬弓,命去侯。”郑注: “扬,犹举也。”

“扬汤”犹言 “举汤”,谓舀起。把开水从锅里舀起再倒回去,以不让它沸腾,这怎么能 “止沸”呢? 所以, “扬汤”是不能 “止沸”的,只有 “釜底抽薪”方可 “止沸”。因此,“扬汤止沸”用以比喻暂时救急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之意。《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 《典略》载卓表: “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及溺呼船,悔之无及。”即用其典。

此语今已为成语。


【词语扬汤止沸】  成语:扬汤止沸汉语词典:扬汤止沸

猜你喜欢

  • 方瞳绿发

    源见“方瞳翁”。眸方发乌,形容长寿仙翁容貌。金赵秉文《游华山寄元裕之》诗:“采根食实可羽化,方瞳绿发三千秋。”

  • 属当戎行

    属:正好,适值。戎行( ㄏㄤˊ háng ):行伍,军队。 意谓正在军队里服役。语出《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五代.南唐.阙名《对立功执商判》:“壮哉乙者,属当戎行,攘

  • 誓右军

    同“誓墓羲之”。清姚鼐《次韵同年蒋澄川见怀》:“锄犁久分终南亩,陇隧今传誓右军。”

  • 惊雁落空弦

    源见“空弦落雁”。比喻被祸害吓坏了的人。宋陆游《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 小儿学士

    称北周宗懔。《北史.宗懔传》:“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

  • 翰屏

    同“翰蕃”。《晋书.文帝纪》:“方轨齐 鲁,翰屏王室。”宋苏轼《抚问刘舜卿兼赐银合茶药口宣》:“卿翰屏西服,威怀种羌。”【词语翰屏】   汉语大词典:翰屏

  • 狐裘蒙茸

    见“狐裘蒙戎”。《史记·晋世家》:“~,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词语狐裘蒙茸】  成语:狐裘蒙茸汉语大词典:狐裘蒙茸

  • 赤电绕枢

    《太平御览》卷七九“皇王部四”引《帝王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注:少典,上古诸侯国号),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注:炎帝号神农氏,其母曰任姒,为有?氏之女。黄帝母曰附宝,也为有?氏

  • 麟阁像

    源见“图像麒麟”。指麒麟阁内的功臣像。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诗:“帝思麟阁像,臣献《栢梁篇》。”【词语麟阁像】   汉语大词典:麟阁像

  • 麒麟楦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九引张鷟《朝野佥载》:“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尔。无德而朱紫,何以异是!’”所谓麒麟楦,指的就是填塞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