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集孝璋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宪与少府孔融善,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唯会稽盛孝璋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子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三国吴会稽名士盛宪字孝璋。孔融在给曹操的信中,谈到他既遭孙策之忌,又逢丧妻失子之悲,因此担心他将忧伤致死。后用为咏忧伤愁苦俱集之典。
唐.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诗:“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宪与少府孔融善,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唯会稽盛孝璋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子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三国吴会稽名士盛宪字孝璋。孔融在给曹操的信中,谈到他既遭孙策之忌,又逢丧妻失子之悲,因此担心他将忧伤致死。后用为咏忧伤愁苦俱集之典。
唐.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诗:“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宋李颀《古今诗话.有客谓张三影》:“有客谓张子野曰:‘人皆谓公为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我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指北斗星之南的相星,因以“斗南”作为宰相或相位的代称,并称贤相为“斗南一人”。《晋书.天文志》:“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新府书.狄仁杰传》:“蔺仁基
同“郐下无讥”。姚华《曲海一勺.原乐》:“等诸郐下,尚存旧国之风;即愧卢前,不废当时之体。”【词语郐下】 汉语大词典:郐下
《宋书》卷五十一《宗室传.刘义庆传》附《鲍照传》:“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南朝.宋.鲍照,文才甚佳,尤以诗的俊逸著名。后世以他任
见〔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其他 刚也不吐,柔也不吃。比喻不怕强暴,也不欺侮弱小。语本《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左传·文公十年》:“《诗》曰:~,毋纵
同“五丁开道”。郭沫若《蜀道奇》诗:“五丁开山事乌有,其说虽墨竟可朱。”
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原为宽慰柴桑令刘程元生女未生男之语,后当作生女自慰之言。沈昌直《丁已消夏杂吟》之十二:“有女垂髫方十四,读书差喜未模糊。偶将诗句教吟咏,亦是慰情聊胜无。
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古人说得好:“即使有很好吃的菜肴,不去吃,就不知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也不知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了别人,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清楚的地方。知道自己的
指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为蔡京。清代杭世骏《订讹类编》:“张青甫云:‘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焉,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
见“不吃烟火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