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巡嚼齿

张巡嚼齿

比喻将士对国家赤胆忠心、奋勇抗敌、慷慨就义的壮烈行为。典出唐人张巡的事迹。张巡(709-757年),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开元进士,曾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令等职。安史之乱时,他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抵抗安禄山军。至德二年(757年),率士卒三千人入睢阳,与该地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yín银)等共同作战。不久,叛将尹子琦等率兵十余万,围攻睢阳。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巡等依靠该城军民英勇抵抗,坚守数月不屈。每次作战,张巡都义愤填膺,神情慷慨,临阵大呼激励士气,眼角崩裂流血,牙齿也被咬碎。城将陷时,张巡西向跪拜,向朝廷表示誓死报国的决心。及城陷,张巡与许远、姚訚、南霁云等皆被俘。叛将尹子奇对张巡说:“听说你每次战斗都眼角瞪裂,牙齿咬碎,怎么会恨到这种地步呢?”张巡回答说:“我立志要吞掉你们这帮逆贼,但恨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之口,见牙齿已只剩下三、四颗。

【出典】:

旧唐书》卷187下《忠义下·张巡传》4901页:“十月,城陷,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志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例句】: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奋髯走滑吏,嚼齿对奸将。” 宋·陆游《书愤》:“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宋·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典源】 《旧唐书·忠义传·张巡传》:“十月,城陷。(张) 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新唐书·忠义传》亦载,末作“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

【今译】 唐玄宗时安禄山、史思明起兵作乱,张巡等坚守睢阳,抗击安史叛军尹子奇部,因守两年多。城内粮绝,伤亡殆尽,被叛军攻陷。张巡等被俘。前张巡每次作战,临阵大呼鼓励士气,眼角崩裂流血,牙齿都咬碎。城将陷时,向西行礼,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被俘后,尹子奇说:“听说你每战眼角瞪裂,牙齿咬碎,怎么会到这样呢?”张巡说:“我志欲吞掉你们这帮逆贼,可惜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口,见牙齿只剩下三四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将领等奋勇抗敌、慷慨就义的壮烈行为。

【典形】 嚼齿、嚼穿龈血、睢阳齿、有齿嚼欲啐、张睢阳齿、张巡嚼齿、张巡效忠、骂贼如张巡、死同巡远、男儿嚼齿。

【示例】

〔嚼齿〕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嚼穿龈血〕 宋·文天祥《代王夫人作》:“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睢阳齿〕 清·黄鷟来《晚步山麓竹林登正气阁》:“崖门骨不归,睢阳齿空嚼。”

〔有齿嚼欲啐〕 明·李东阳《睢阳叹》:“将军有齿嚼欲啐,将军有眦血成泪。”

〔张睢阳齿〕 宋·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巡嚼齿〕 宋·陆游《书愤》:“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张巡效忠〕 唐·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节度使制》:“睢阳在尔之东,张巡效忠之诚尚在; 夷门在尔之境,侯嬴报恩之迹犹存。”


猜你喜欢

  • 良禽择木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后因以“良禽择木”比喻贤士择主而事。元张宪《行路难》诗:“马援不受井蛙囚,范增已被重瞳误。良禽择木乃下栖,不用漂流叹迟暮。”主谓 鸟儿选择树木栖息。比喻

  • 九原可作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赵文子,晋赵武,为晋卿,相悼公,卒谥文。叔向,即晋大夫羊舌肸),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九原,也称九京,指墓地。作,起意,兴起。后来称人死复生,叫九

  • 网漏吞舟

    指汉初实行宽松政策,好象法网能够漏掉吞吃船只之大鱼。此典比喻刑法宽松;或形容刑律不严而使重大罪犯漏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酷吏列传》开篇里概括说:汉朝兴起,废除秦朝严刑苛法而实行宽松,压抑奸巧而提倡忠

  • 富钩

    晋.干宝《搜神记》卷九:“京兆长安,有张氏,独处一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祝曰:‘鸠来,为我祸也,飞上承尘;为我福也,即入我怀。’鸠飞入怀。以手探之,则不知鸠之所在,而得一金钩。遂宝之。自是子孙渐

  • 修绠

    《庄子.至乐》:孔子曰:“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唐.成玄英疏:“绠,汲索也。夫容小之器,不可以藏大物;短促之绳,不可以引深井。”修,长。长绠指汲水器上的

  • 倒持太阿

    太阿:又作泰阿,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造。倒拿着宝剑,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轻易把权柄送交别人,使自己反遭其害。语出自西汉梅福给汉成帝的上书。西汉人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 卖薪买酒

    五代.沈汾《续仙传.许宣平传》:“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每醉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负薪出售,换酒得一醉,这是无忧无虑自食其力的生活。后常以“卖薪买酒”用为咏高士之典。宋.苏轼《苏轼

  • 强中更有强中手

    元.无名氏《衣袄车》一折:“他若是相持厮杀统戈矛,端的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在本领高强的人中还会有更强的对手。比喻技艺或谋略无止境。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间夸大口

  • 伐木丁丁山更幽

    丁丁( ㄓㄥ ㄓㄥ zhēng zhēng ):刀斧砍树的声音。 一声声伐木的声音使深山更显得幽静。语出唐.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明.冯梦龙《精忠旗.奸党商和

  • 长眠不知晓

    李昉等编《太平广记.郑郊》:“郑郊,河北人。举进士下第,游陈蔡间,过一塚,上有竹二竿,青翠可爱。因驻马吟曰:‘塚上两竿竹,风吹常袅袅。’久不能续。闻塚中言曰:‘何不云: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郊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