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繻

弃繻

繻(rú如又读xū需):古代出入重要关塞的凭证,在帛上写字,分成两半,出关时取以合符,检验后才得放行。终军在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他离开故乡(山东济南)前往长安。他步行过函谷关时,守关的官吏交给他一个帛制的繻证,说:“这是你返回时,出函谷关的凭证,合在一起检验后才能放行。”终军说:“男子汉西入京城干一番事业,总不能凭着这个繻证再回来吧!”把繻证扔在地上就走了。后来终军担任谒者官,手持节杖东出函谷关,去巡察各地。守关吏认出是他,对别人说:“这位使者就是先前扔掉繻证的书生啊!”后以此典称颂志向远大,博取功名的年青人。

【出典】:

汉书》卷64下《终军传》2814、2819页:“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例句】:

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弃繻频北上,怀剌几西游。” 唐·李世民《入潼关》:“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元九》:“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唐·皮日休《题潼关兰若》:“关吏不劳重借问,弃繻生拟入耶溪。” 宋·司马光《送何济川知汉州》:“复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年。” 宋·陆游《读史》:“徒步出关胡不可?向来常笑弃繻生。” 明·谢榛《榆河晓发》:“忽忆弃繻者,空渐旅鬓斑。” 明·陈子龙《与客登任城太白楼》:“弃繻入关应明诏,燕市如渑不敢沽。” 明·张煌言《次韵酬林荔堂》:“西台幸有同心侣,愧杀投繻终子军。”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序》:“吾师以陆机入洛之年,弟子亦终军弃繻之岁。” 清·尤侗《贺沈贞蕤探花及第》:“便当弃繻出关去,床下仰看元龙楼。” 清·康有为《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素衣深恐缁尘涴,岂敢投繻入帝京。”


【词语弃繻】   汉语词典:弃繻

猜你喜欢

  • 青羽

    同“青鸟使”。宋王炎《踏莎行》词:“悄无音信来青羽。新愁正上自眉峰,黄昏庭院潇潇雨。”

  • 散花天

    同“散花天女”。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 没石饮羽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功力劲健精湛。朱东润《古文四象论述评》:“明代何、李、李、王之论,自后人视之,诚不免为大言炎炎,然其没石饮羽之技,诚有令人为之舌挢而不下者。”并列 比喻功力精湛。《史记》记载,汉

  • 枝条如此

    源见“桓公柳”。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宋马廷鸾《沁园春.为洁堂寿》词:“笑桓大将军,枝条如此,陶潜处士,门巷归兮。”

  • 隐锻炉

    源见“嵇康锻”。指名士隐居不仕。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 羽毛未丰

    形容实力不够,或比喻经验见识浅薄不足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公元前338年,纵横家苏秦到达秦国,向秦惠文王献连横之策。他说秦国土地辽阔,形势险要,资源丰富,兵力强大,应当推行连横政策而逐个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 薪不尽,火不灭

    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捧心颦

    源见“东施效颦”。捧心皱眉。形容女子的一种病态美。宋辛弃疾《菩萨蛮》词:“旌旗依旧长亭路,尊前试点莺花数。何处捧心颦,人间别样春?”自注:“时籍中有放自便者。”亦比喻拙劣的模仿。多作自谦之词。宋郭应祥

  • 幽兰

    生于深谷的兰花。战国楚屈原《离骚》:“时暖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后人往往概称兰为“幽兰”。【词语幽兰】   汉语大词典:幽兰

  • 锦字

    同“锦字书”。宋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词语锦字】   汉语大词典: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