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孔鲤趋庭

孔鲤趋庭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后以“孔鲤趋庭”为子受父教之典。明沈受先《三元记.及第》:“父乃严亲,身教为难不可轻,当效义方窦氏,孟母三迁,孔鲤趋庭。”


【典源】《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今译】 孔子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 (字伯鱼):“你得过你父亲什么别人不知的传授吗?”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独自在庭院站着,我快步走过,他问我:‘学了诗没有?’我答:‘没有。’他说:‘不学诗,不会讲话。’我便回去学诗。又一天,他又独立于庭中,我快步走过,他问:‘学了礼没有?’我说:‘还没有。’他说:‘不学礼,无法立身做人。’我便回去学礼。只听到这两次。”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学礼,又知道君子对子女的态度。”

【释义】 后以此典指学生、晚辈受到老师、长辈的教诲。

【典形】 奉训趋庭、过庭训、过庭语、过庭子弟、孔庭、鲤对、鲤趋、鲤庭、趋庭、趋庭鲤、庭鲤、庭礼、庭训、鲤庭趋。

【示例】

〔奉训趋庭〕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幸以奉训趋庭,束情田于理窟。”

〔过庭训〕 清·宋琬《先大夫讳日》:“侧闻过庭训,爱惜如琼瑰。”

〔过庭语〕 三国·曹操《善哉行》:“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过庭子弟〕 三国·曹植《学官颂》:“过庭子弟,诗礼明记。”

〔孔庭〕 宋·陈师道《和寄朱文中》:“鲁国故知臧有后,孔庭早见鲤能诗。”

〔鲤对〕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鲤趋〕 明·皇甫濂《悼子乘》:“怅怳鲤趋日,礼训犹用情。”

〔鲤庭〕 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鲤庭传事业,鸡树逐翱翔。”

〔趋庭〕 唐·张祜《送刘轺秀才江陵归宁》:“殷勤莫忘趋庭日,学礼三余已学诗。”

〔趋庭鲤〕 唐·白居易《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祥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

〔庭鲤〕 清·黄景仁《题汪松溪遗集》:“十年书成付庭鲤,六经未有如诗尊。”

〔庭训〕 唐·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又以家传素业,弋书林而聘志;少奉庭训,践文囿以渔魂。”


猜你喜欢

  • 哭真长

    《晋书.刘惔传》:“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累迁丹阳尹。……年三十六,卒官。孙绰为之诔云:‘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时人以为名言。后绰尝诣褚裒,言及惔,流涕曰:‘可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一稔

    谓农作物的一次成熟,因指代一年。《晋书.挚虞传》:“羡一稔而三春兮,尚含英以容豫。”【词语一稔】   汉语大词典:一稔

  • 司马琴声

    同“司马援琴”。明吕诚《池亭雅集得回字》诗:“谢家草色侵衣上,司马琴声到幕回。”

  • 敷辨梨楂

    《南史.张邵传》:“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之弟也……长子敷,字景胤……小名楂,父邵小名梨。文帝戏之曰:‘楂何如梨?’答曰:‘梨是百果之宗,楂何敢比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一次拿张邵父子的小名和张敷开

  • 小心翼翼

    原指虔恭谨慎,后来则形容谨慎小心,放不开手脚。公元前516年,齐国出现彗星。齐景公下令举行宗教仪式以禳灾。晏婴劝告他说:“这样做是无益的。彗星本身就是为除秽而出现的。您如没有败政,禳灾就没有意义;如有

  • 影里弓蛇

    源见“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清李渔《答王子立山人问病兼释致病之疑》诗:“良朋爱我翻成惑,影里弓蛇未是真。”

  • 岳僧残

    源见“懒残煨半芋”。指吃剩的芋。明高启《余氏园中诸菜十五首.芋》:“寒斋自煨啖,不用岳僧残。”

  • 文如悬河

    源见“口如悬河”。指文字流畅奔放,洋洋洒洒。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 悬虱如轮

    同“虱悬轮”。金元好问《愚轩为赵宜之赋》:“守宫缘壁夸覆射,悬虱如轮规命中。”

  • 墨子回车

    指墨子因为商朝都城名叫朝(zhāo招)歌(今河南淇县),早晨不是唱歌的时候。这个地名与他反对和卑视奢侈享乐的“非乐”主张不合,于是墨子掉转车子走了。后以此典比喻珍重名誉、恪守情操。墨子(约前4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