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妄自尊大

妄自尊大

喻没有能力,但却自命不凡,狂妄自负。王莽末,马援投隗嚣,为绥德将军。时公孙述称帝于蜀。隗嚣使其出使蜀中并观其虚实。马援与公孙述原是同乡,交情不错。这次出使,原想他会以老朋友身分招待马援。岂料公孙述竟“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援就馆。”尽管公孙述表示愿授马援以大将军。但马援认为,天下豪杰并起,公孙述不知虚心纳士,反而大摆其架子,这种人怎能得天下呢。因而坚辞不留,返回后对隗嚣说:“公孙述这个人就象井底之蛙,见识浅薄而又狂妄自大,我看还是一心一意与东方的刘秀搞好关系吧。”

【出典】:

后汉书》卷24第829页《马援传》:“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117回:“(艾曰)吾与汝(指钟会)官品一般,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妄自尊大耶!”


偏正 狂妄地自高自大。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三国演义》10回:“吾与汝官品一般,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耶!”△贬义。多用于描写狂妄自大。→自高自大 不可一世夜郎自大 ↔妄自菲薄 折节下士 屈己待人


解释狂妄自大。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马援是东汉著名将领,后世称为伏波将军。王莽篡汉后,马援曾在王莽部下任职。王莽垮台后,盘踞西州的隗嚣很敬重马援,就任命他做了自己的绥德将军,和他一起筹划策略,定夺大事。

当时公孙述在四川自立为皇帝,隗嚣派马援前去查探情况。马援原先和公孙述是同乡,相处很好,以为自己到成都后公孙述会像以前一样,和他手拉手攀谈叙旧。不料到了成都,公孙述大列警卫,派人带领马援去进见。见面礼仪结束后,又把马援送回住处。虽然招待丰盛,但马援对手下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倾心结纳贤士,反而装模作样,大修边幅,自己把自己搞得像木偶一样端坐在那里等候别人来拜见。他怎么能长期留住天下的贤人呢?”随后,马援谢绝了公孙述的高官厚禄回到西州。马援对隗嚣说“公孙述是井底的青蛙,又狂妄自大,咱们还不如一心归附东方的刘秀。”

近义自高自大

反义妄自菲薄

例句

只要你怀有丝毫的骄傲之心,就会带来无法收拾的后果,此时你决不能妄自尊大。


【词语妄自尊大】  成语:妄自尊大汉语词典:妄自尊大

猜你喜欢

  • 荔枝传置

    《后汉书.孝和皇帝纪》元兴元年注引谢承《后汉书》:“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县接交州,旧献龙眼荔支,及生鲜献之。驿马昼夜传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顿仆死道不绝。”《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

  • 风入大王

    源见“大王风”。谓清舒之风宜人心怀。明陈子龙《消夏》诗之一:“风入大王兰陵冷,水通天嫔绛河深。”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的叫声。苹:即“藾蒿”,是一种青叶白茎的野草。鼓:弹奏。瑟:古代弦乐器。笙:古代簧管乐器。 鹿儿呦呦鸣叫,呼唤伙伴同吃苹草。我的贵宾一起聚会,也要弹瑟吹笙热热闹闹。 形容古代贵族宴会的欢乐

  • 太乙燃藜

    源见“青藜照阁”。借指勤学苦读。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诗:“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典源】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 (tan)

  • 种杏仙家

    源见“董奉杏成林”。借指高僧。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诗:“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 黄陂

    同“黄宪万顷”。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心波湛汉,泳曜魄于黄陂;情岳干天,韬风云于嵇?。”

  • 不远千里而来

    意谓不以千里为远,长途跋涉而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元.乔孟符《两世姻缘》四折:“你道是他不该,便活佛也恼下了莲台。也是俺官官相为,你可甚贤贤易色

  •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王徽之)、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王献之以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十三年,即公元388年亡,年四十五岁)。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车马)

  • 颉羹侯

    同“羹颉侯”。元陈孚《漂母冢》诗:“莫笑千金酬漂母,汉家更有颉羹侯。”

  • 持斧

    汉武帝后期,由于长期用兵,屡起战争;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徭役繁重,赋税增加;使民不聊生,农民大量破产流亡,造成社会动乱,各地爆发农民起义的局面。汉武帝派遣御史暴胜之等人率兵手持利斧到各地去镇压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