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乙燃藜

太乙燃藜

源见“青藜照阁”。借指勤学苦读。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诗:“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


【典源】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 (tan) 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 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太平广记》卷一六一亦引,作“太乙之精”。

【今译】 汉成帝末年,刘向在朝廷收藏典籍的天禄阁校书,每日专精竭虑。一天夜里,有一黄衣老人拄青藜杖进入阁内,见刘向在昏暗中独自诵读,便吹杖出火照明,向刘向讲述天地开辟之事,并传授《洪范五行》等古代典文,刘向担心记忆有所疏漏,就撕下衣裳、衣带,记下所言,老人直到天亮才离去。刘向请问老人姓名,老人称自己是天上太一 (一作“乙”) 之精,天帝听说下界有刘姓 (金卯隐指“刘〔劉〕”) 子弟博学,因而前来观看。又取出天文地图之书,再授刘向。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夜读或勤学;也用以形容得高人传授。

【典形】 藜杖有青烟、青藜独照、青藜火、青藜杖、然藜太乙、燃天禄字、太乙燃藜、天禄杖、星精款阁、照藜、烛青藜、藜头烬、植青藜、青藜照。

【示例】

〔藜杖有青烟〕 明·李东阳《答明仲次韵》:“怪底相逢语言别,夜来藜杖有青烟。”

〔青藜独照〕 宋·王安石《上元戏呈刘贡父》:“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青藜火〕 宋·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之四:“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青藜杖〕 明·高启 《明月舟》:“嗟予未识青藜杖,愿借舟中卧读书。”

〔然藜太乙〕 清·黄景仁《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然藜太乙游傍谁,吃齑宰相何人哉?”

〔燃天禄字〕 明·徐渭 《藜》:“多事去燃天禄字,安鸠来过老人眉。”

〔太乙燃藜〕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之二:“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

〔天禄杖〕 清·郑鉽《夜光木歌》:“尔胡不学天禄杖,刘向阁中伴书幌。”

〔星精款阁〕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星精款阁惭刘向,仙侣移舟愧李膺。”

〔照藜〕 清·顾炎武《酬归祚明等四子》:“问字谁供酒? 繙书独照藜。”

〔烛青藜〕 宋·杨万里《辞免赣州得祠进职谢表》:“烛青藜而谈古,岂复与英俊游?”


【词语太乙燃藜】   汉语词典:太乙燃藜

猜你喜欢

  • 陈玄

    源见“管城子”。墨的别称。因墨色黑,存放时间越久越佳,故称。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余尝和吴观墨诗云:‘赖召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词语陈玄】   汉语大词典:陈玄

  • 勒令致仕

    强迫辞去官职。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晁说之亦著论非《孟子》,建炎中,宰相进拟除官,高宗曰:‘《孟子》发挥王道,说之何人,乃敢非之!’勒令致仕。”

  • 避秦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潜在《桃花源记》中,叙述隐居在仙

  • 南八男儿

    南八:即南霁云。南霁云一类的男子汉。比喻临难不苟,慷慨就义。典出唐南霁云之事迹。南霁云(?-757年),魏州顿丘(今河南内黄县东南)人。少贫贱,为人操舟。安禄山叛唐后,钜野尉张沼兴兵讨贼,提拔南霁云为

  • 二十四宾客

    同“二十四友”。宋王十朋《二月望日欲劳农于弁山会风雨作》诗:“天遣吾来此劳农,要令遗躅访颜公。虽无二十四宾客,诗酒略追前时风。”【词语二十四宾客】   汉语大词典:二十四宾客

  • 南国佳人

    参见:南国貌偏正 指江南的美女。语本三国魏·曹植《杂诗》3:“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例]她虽然生长在北方,看起来宛然像一个~。△褒义。称赞南方女子容貌美丽的用语。→窈窕淑女【词语南国佳人】  成

  • 头上千薪

    源见“后来居上”。喻指资历浅而官位高者。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十八:“胸中五岳平犹起,头上千薪积已高。”

  • 巴人调

    《文选》卷四十五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下里巴人》系古代民间歌谣,后即以巴人调为民歌的通称。后人用此典含有对民间通俗文化的贬意,或用以谦

  • 经锄

    同“带经锄”。清钱谦益《奉赠会稽倪太公》诗:“家学经锄世所钦,会稽竹箭比南金。”【词语经锄】   汉语大词典:经锄

  • 涣如冰释

    同“涣然冰释”。《云笈七签》卷七五:“久即下部出血,并鲜血片,便无痛苦,涣如冰释。”见“涣然冰释”。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75:“久即下部血出,并鲜血片,便无痛苦,~。”【词语涣如冰释】  成语: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