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墨子悲丝

墨子悲丝

同“墨子悲染丝”。唐李瀚蒙求》:“墨子悲丝,杨朱泣岐。”


见“墨子泣丝”。


【典源】 《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吕氏春秋·当染》:“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淮南子·说林训》亦载。

【今译】 墨子名翟 (di),春秋时鲁国人,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见到染丝者而叹息,说:“白丝用青黑染料去染,就成青黑色,用黄色染料去染,就成黄色,染料不同,丝色也不同,放入不同的染缸中去染,颜色也会不断改变。所以染不可不慎重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环境习俗等对人的秉性、志趣等有着重要影响,感慨人易为环境习俗左右,难以自主。

【典形】悲丝、悲丝染、悲素丝、墨子悲丝、泣素丝、素丝、素丝变、素丝涕、素丝易变移、素质随时染、丝色随染异、素丝堪悲、泣练丝、悲染丝。

【示例】

〔悲丝〕 清·黄鷟来《杂诗》:“至巧不如拙,岐路恒悲丝。”

〔悲丝染〕 清·丘逢甲《孟征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

〔悲素丝〕清·纳兰性德《嵇叔夜言志》:“杨朱泣路歧,墨翟悲素丝。”

〔墨子悲丝〕 魏·阮籍《咏怀》之二十:“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

〔泣素丝〕 唐·韦应物《送李二归楚州》:“忽此嗟岐路,还令泣素丝。”

〔素丝〕 晋·曹摅《感旧诗》:“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素丝变〕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素丝涕〕 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既秉丹石心,宁流素丝涕。”

〔素丝易变移〕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猜你喜欢

  • 苍鹅出地

    晋王隐《晋书》载:“永嘉中,洛阳东北角步广里中地陷,中有二鹅,苍者飞去,白者不能飞。问之博识者,不能知。”时有名董养者谓:“昔周时所盟会狄泉,此地也。卒有二鹅,苍者胡象,后明当入洛。白者不能飞,此国讳

  • 呓语通周易

    也作“梦呓”,梦中说话。晋代王嘉《拾遗记.吴》:吕蒙“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于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曰:‘向梦见伏羲、周公、文王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贞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

  • 承明庐

    承明庐是指汉朝皇宫石渠阁外承明殿的旁屋,是侍臣值宿所居之所。严助(?一前122年)西汉会稽吴县人。武帝初即位,郡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汉武帝时,严助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 楚累

    同“湘累”。宋陈与义《晚步湖边》诗:“楚累经行地,处处余《离骚》。”【词语楚累】   汉语大词典:楚累

  • 献可替不

    同“献可替否”。不,同“否”。《艺文类聚》卷二六引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见“献可替否”。南朝

  • 小奚诗囊

    源见“锦囊佳句”。指书童背负的盛有觅来诗句的袋子。裘凌仙《斗鹌鹑.灯虎九曲》:“乱堆些唐 宋文章,顶着这小奚诗囊。腹空虚装甚恍?责从今司书在旁。”

  • 子猷溪

    源见“访戴”。指剡溪。唐戴叔伦《泛舟》诗:“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你。衿( ㄐㄧㄣ jīn ):古人在胸前相交的衣领。今作“襟”。悠悠:忧思不断貌。 看到你青青的衣领,使我心里惦记个不停。 古诗中的怀人之辞。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

  •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宋 苏轼《黄州安国寺记》:“〔继连〕为僧首七年

  • 问牛知马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问牛知马”比喻从侧面推究,得以明白事实真相。南朝陈.徐陵《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