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谓诵读多遍,不感厌倦。形容文章高超。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是要言不烦,百读不厌!”连动 形容作
出东山而被起用。原比喻隐居后再次出来任职。现多比喻失势后再起。谢安(事迹见“高卧东山”条)辞官后隐居于东山,直到四十多岁。其弟谢万任西中郎将,掌握各地军队大权,但声望不如谢安高,后被罢免,谢安因而始有
《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宛王以汉绝远,大兵不能至,爱其
同“寒范叔”。宋范成大《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诗:“当时访戴舟,却访一寒范。”
幼年就从师学习。《汉书.儒林传》:“结发事师数十年。”颜师古注:“言从结发为童丱即从师学,著其早也。”丱( ㄍㄨㄢˋ guàn 惯):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源见“柯亭笛”。比喻良才不得其用。唐顾云《上翰林刘侍郎启》:“以为蔡中郎之未顾,则竹弃柯亭;张司空之见知,则剑辞圜室。”
源见“闻韶忘味”。形容音乐的高妙感人。清赵翼《次韵酬袁子才见寄之作》:“技有鼻伤非郢斫,音无肉味是虞《韶》。”
《南史.何尚之传》附《何胤传》:“为中书令,领临海、巴陵王师。胤虽贵显,常怀止足……乃拜表解职,不待报辄去……永元中,征为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梁武帝霸朝建,引为军谋祭酒,并与书诏,不至。及帝践阼,
《晋书.孙绰传》:“(绰上疏曰)陛下且端委紫极,增修德政,躬行汉文简朴之志,去小惠,节游费,审官人,练甲兵,以养士灭寇为先。十年行之,无使隳废,则贫者殖其财,怯者充其勇,人知天德,赴死如归,以此致政,
源见“乘龙出鼎湖”。借指已故的帝王。明李东阳《中元陪祀山陵有述》诗:“天遗剑鼎神灵宅,地识河山表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