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形容志趣相同的人彼此互相呼应。《易经》上说:声调相同,就产生共鸣;气息相同,就互相吸引;水往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跟随龙,风跟随虎。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因而,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根。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出典】:

《易·乾·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晋杨方《合欢诗》:“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


其他 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或志趣相同气质相类者互相呼应聚合。语出《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宋·秦观《十二经相合义说》:“~,所谓同类而相感者也。”△多用于描写志趣相同的人聚合在一起。→类同相召↔集苑集枯 也单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声相求”。


【词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成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汉语词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猜你喜欢

  • 乞灵

    求助于所谓神灵或某种权威。《左传.哀公二十四年》:“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穀。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寡君欲微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

  • 龙门琴

    《周礼.春官.大司乐》:“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文选》卷三十四汉.枚叔(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使琴挚斫斩以为琴。”琴挚,春秋时鲁太师挚,善弹琴。龙门,指龙门山,在山西河津与陕

  • 州官放火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指作州官),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田登作州官,使吏民避讳他的名字,凡与“登”

  • 凤喈

    同“凤鸣”。明无名氏《四贤记.义劝》:“振振麟趾,噰噰凤喈,纶音不断恩光大。”【词语凤喈】   汉语大词典:凤喈

  •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极为勇敢的人,不鲁莽从事,表面却似懦怯;极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却像愚笨。语出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清.谭嗣同《治言》:“观乎昆阳之

  • 解赠越石骖

    源见“脱骖”。借指救助危难中的人。明 沈自征《鞭歌妓》:“你肯解赠越石骖,我怎便占住了陈蕃榻。”

  • 车辚辚,马萧萧

    辚辚:车行声。萧萧:马鸣声。 形容远行者踏上征途的景象。语出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儿女英雄传》三二回:“当下这边父子两个,那边翁婿

  • 贯朽粟红

    同“贯朽粟陈”。粟陈腐则色变红。明 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 申,民歌召 杜。”见“贯朽粟腐”。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 向秀心

    同“向笛悲”。清徐夔《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桓伊笛,吹入山阳向秀心?”

  • 封鱼

    同“封鲊”。清毛奇龄《潼川歌》:“闺中有妇孟氏贤,从征作赋同车?。解绵系树苦食芋,封鱼涤釜长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