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

唐.孟荣《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髻州,为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李司空(李绅)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饌。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䰀鬌(音wǒduǒ,发髻名)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唐代的一种曲调名)。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此为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李因以妓赠之。”此事又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

这首诗前二句写歌妓的发式装束和动人的歌喉。后二句慨叹说,这种酒宴歌舞的奢靡场面,对司空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事,因为终日陶醉其中,已经习惯;但对于苏州刺史说来,却难得观赏,不能不为之断肠了。

后因以“司空见惯”用指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事。宋.苏轼《满庭芳.佳人》词:“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见《草堂诗余》卷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媚座》:“妙部新奇,见惯司空自品题(太平令)。”


主谓 司空,古代官名。谓经常见的事,不足为奇。语出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马南邨《燕山夜话》:“那种仗势欺人的事情,在封建统治的时代,更是~,不必说了。”△多用于描写常见之事物。→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见惯不惊 ↔少见多怪 绝无仅有。也作“见惯司空”、“司空眼惯”。


【典源】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于席上赋诗曰: ‘䰀鬌(woduo)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待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今译】 唐代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回京,司空李绅仰慕其才学,邀刘禹锡至家,盛宴款待。席间,李绅命歌妓演唱劝酒,刘禹锡乘兴即席赋诗,大意是: 歌妓们高髻云鬟宫中妆,柔情演唱《杜韦娘》。司空大人早已见惯不惊,我却思绪绵绵牵动情肠。李绅遂将歌妓赠与刘禹锡。又记为扬州大司马杜鸿渐与刘事。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事物常见,不足为奇; 或表现宴饮歌舞等。

【典形】 见惯司空、尚书惯、司空见惯、已惯司空见。

【示例】

〔见惯司空〕 清·孔尚任《桃花扇》:“今宵灯影纱红透,见惯司空也应羞,破题儿真难就。”

〔尚书惯〕 清·王摅《赠沈郎》:“当筵恼乱尚书惯,羡杀铜台锁二乔。”

〔司空见惯〕 宋·苏轼《满庭芳》:“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已惯司空见〕 清·梁启超《金缕曲》:“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

司空见。”


【词语司空见惯】  成语:司空见惯汉语词典:司空见惯

猜你喜欢

  • 濠梁兴

    同“濠上观鱼”。指回归自然,与鱼鸟相乐的兴致。清 毛序《偕同人散步》诗:“物我两俱忘,不减濠梁兴。”

  • 毕雨箕风

    《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原谓民性如星,星好风雨,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以“毕雨箕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前蜀杜光庭《晋公北帝醮词

  • 举扇毋我污

    源见“庾公尘”。喻不沾世俗风气。宋陈师道《次韵苏公劝酒与诗》:“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 初写黄庭

    黄庭指《黄庭经》帖,曾为学写小楷字的范本。相传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之语,后来“初写黄庭”演变为次后语,意即恰到好处。述宾 黄庭,《黄庭经》,道家经典。晋人写的《黄庭经》书帖,后世学写小楷的多以此为

  • 东邻女

    《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

  • 盗竽

    《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

  • 民胞物与

    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谓世人皆为我的同胞,万物俱是我的同辈。后因以“民胞物与”谓泛爱一切人和物。明徐渭《义冢募文》:“坐观蚁穿鸟啄之惨,竟何民胞物与之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十

  • 问道于盲

    唐.韩愈《昌黎集》卷三《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问道于盲,是指向盲人问路。盲人并不识路,所问也必然达不到目的。后引申为向无知者求教,既可用为自谦之

  • 名山藏谤

    《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汉书.司马迁传》:“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

  • 万箱

    源见“千仓万箱”。形容丰年粮食之多。晋陆云《喜霁赋》:“望有年于自古兮,希隆周之万箱。”《梁书.武帝纪下》:“其获已及,冀及万箱。”【词语万箱】   汉语大词典: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