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召父杜母

召父杜母

东观汉记》卷十五“杜诗”:“杜诗字君公,建武元年(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元年为公元二十五年)为侍御史(官名,汉沿习秦时设置,在御史大夫下或在给事殿中,负责检举非法,督察郡县,或奉使外出执行任务),安集雒阳(集,通辑,安辑,安抚的意思)。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猝暴民间,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上召见,赐以荣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时官吏出行作为前导的一种仪仗),復使河东(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多指晋南一带),诛降逆贼杨义等。为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治清平。以诛暴立威信,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利用水力推动鞲鞴一音gōubèi,即活塞一以鼓风帮助冶炼金属的装置),铸为农器,用力省,见功多。时人方于召信臣(西汉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举高第,迁上蔡长,后迁南阳太守,有政绩。“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见《汉书.召信臣传》),故南阳人为之语:‘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汉代的召信臣和后汉杜诗是两个爱护人民,注意发展生产的清官,受到当时人的爱戴,被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旧时以“召父杜母”常用为颂扬地方官吏政绩的套语。俗又常称地方官、特别是多称县令为“父母官”。

宋.王禹偁《小畜集》八《谪居感事》诗:“长洲巨海湄,万家呼父母。”又十一《赠浚义朱学士》诗:“西垣久望神仙侣,北部休夸父母官。”


并列 据《东观汉记》卷15与《后汉书·杜诗传》记载:西汉召信臣,东汉杜诗,先后为南阳太守,有善政,时人语曰“先有召父,后有杜母”。后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褒义。


【典源】 《汉书·循吏传·召信臣传》:“ (召信臣) 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后汉书·杜诗列传》:“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今译】 汉代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平靖,户口增加,百姓称之“召父”。后汉杜诗也任南阳太守,政治清平,爱护百姓。兴修水利,百姓又称之“杜母”,谚语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爱护百姓、受人爱戴的地方官员。

【典形】 杜母、讳名号父、美政吾母、召杜、杜母慈、杜母高风。

【示例】

〔杜母〕 唐·李绅《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

〔讳名号父〕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亲爱之深,讳名而号为父; 歌咏不足,取姓以命其儿。”

〔美政吾母〕 宋·陈师道《杜待郎挽词》:“美政真吾母,名家更杜陵。”

〔召杜〕 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岂但搢绅称召杜,故多扶杖祝彭聃。”


【词语召父杜母】  成语:召父杜母汉语词典:召父杜母

猜你喜欢

  • 启予足,启予手

    启:开。 揭开衣衾看看我的脚和手。 古人用作临终的代称。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

  • 鲸眼

    同“鲸目”。唐李群玉《七月十五夜看月》诗:“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 飞雄雉

    源见“陈宝雄”。指东汉王朝的发祥地南阳。清王士禛《南阳》诗:“炎精十世飞雄雉,鼎足三分起卧龙。”

  • 杨叶箭

    同“穿杨箭”。唐唐彦谦《试夜题省廊柱》诗:“今日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

  • 蛙黾

    《楚辞》汉.东方朔《七谏》:“乱曰:……鸡鹜满堂坛兮,蛙黾游乎华池。”东汉.王逸注:“蛙,虾蟆也。……蛙黾喻谗谀弄口得志也。”西汉东方朔在《七谏》中以“蛙黾”比喻奸佞小人谗言不断。后遂用为谗言害人之典

  • 二难

    《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东汉陈寔的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是不相上下的两位贤人。后因以“二难

  • 雍琴

    同“雍门琴”。宋张耒《福昌南望》诗:“兴亡今古知何极,莫向雍琴妄惨颜。”

  • 三徙

    《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成玄英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成都邑。”相传舜曾经三度迁徙,因他在

  • 郑声乱雅

    比喻邪恶战胜正义。严复《论中国分党》文: “郑声乱雅,乡愿乱德,维新之种将为所绝,此又为一类。” 参见:○恶紫夺朱【词语郑声乱雅】  成语:郑声乱雅

  • 烧犀观火

    源见“犀照牛渚”。喻洞察事物。《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令婿稚川兄不独才高,而察览贼情,直如烧犀观火。”【词语烧犀观火】  成语:烧犀观火汉语大词典:烧犀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