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原意是说人的味觉大体相同。 后也泛指人的好恶大体相似。语出《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周代《〈枯叶蝴蝶〉的断想》(《长江日报》1993年7月16日):“徐迟先生的随笔《枯叶蝴蝶》,十多年前发表于《百花洲》文学月刊,近十年来被全国选家看中,陆续收入多种文选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此话不假。”


其他 口对于食物的味道,是人人共同的爱好。《孟子·告子上》:“~;耳之于声,有同听也;目之于色,有同羡也;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用于形容人对于美味的爱好,是共同的。也作“口有同嗜”。


【词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成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猜你喜欢

  • 祖逖鞭

    源见“祖鞭先著”。借指报国之志,进取之心。周詠《去国吟》:“湖海蹉跎祖逖鞭,闻鸡五夜不成眠。”【词语祖逖鞭】   汉语大词典:祖逖鞭

  • 鲁东家

    源见“东家丘”。指孔子。宋黄庭坚《柳闳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圣学鲁东家,恭惟同出自。”宋刘宰《赠江西吴定夫》诗:“君师鲁东家,二说当舍旃。”

  • 叔度陂湖

    《后汉书.黄宪传》:“叔度(黄宪字)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后因以“叔度陂湖”比喻人的器宇胸襟宏伟宽大。唐黄滔《祭崔补阙道融文》:“多君于士元廊庙,待我以叔度陂湖。”主谓 比喻人

  • 卜食

    《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谓周时以占卜择地建都,惟有卜洛邑时,甲壳裂纹食去墨迹,认为吉利,即建都洛邑。后用“卜食”作择地建都的代称。晋陆云《祖考颂》:“卜食东夏,元龟既袭。”【词

  • 一面如旧

    旧:旧交,老朋友。一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志趣相同,意气相投。典出晋张华事迹。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人。少孤贫好学,器识弘扩,博闻强记,时人比之春秋时郑国

  • 踽踽独行

    踽踽:独行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孤独无亲。语本《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偏正 踽踽,孤单样子。一个人孤独行走。邓贤《中国知青梦》:“一周之后,崎岖漫长的山道上就只

  • 只履翩翩西行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达磨)葬熊耳山。……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曰:‘西天去。……’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云具奏其事,帝令啟圹

  • 召杜

    同“召父杜母”。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诗:“岂但搢绅称召 杜,故多扶杖祝彭 聃。”【词语召杜】   汉语大词典:召杜

  • 铤而走险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疾走貌。言急则欲荫茠于楚,如鹿赴险。”后因以“铤而走险”喻指因无路

  •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三家巷》26:“陈万利说:‘你们笑什么? ~! 你二姐夫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