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原宪甘贫

原宪甘贫

指原宪甘愿贫穷守道。后以此典形容人操守清高,安贫守道,不苟求合污;或比喻寒士生涯。原宪(约前515年——?),字子思,也称原思、仲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孔子学生,春秋末儒者。孔子去世后,原宪就隐居在荒野。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又称子贡。孔子学生)当上卫国(都帝丘,今河南南阳)相国(百官之长),出门时车马成群,推开草门,来到偏陋狭小住室,探望原宪。原宪整理破旧衣帽,会见子贡。子贡看到原宪穷酸而替他感到羞耻,子贡说:“您怎么这样困窘呢?”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做贫穷,学习道理却不能实行的叫做困窘。象我原宪,是贫穷。而不是困窘呢。”子贡感到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一生都为自己说话过头而感到羞耻。此典又作“蓬枢”、“原生决履”、“是贫非病”、“贫原宪”、“生甘类原宪”、“原贫”、“贫非疚”、“原宪圭窦”、“原思贫”。

【出典】:

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2208页:“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荒野)中。子贡相卫,而结驷(Sì寺,用四匹马共驾一车)连骑,排藜藿(lí huò离获,本是两种草,此指用草编织之门)入穷阎(yán言,里巷),过谢(探望)原宪。宪摄(整理)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怎么)病(困苦)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地,非病也。’子贡渐,不怿(yì意,喜欢)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例句】:

三国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彼瓢箪。味道忘忧,喻宪超颜。” 晋·陶潜《咏贫士》:“原生纳决履,清歌唱商音。” 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忠,是贫非病。”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 唐·元稹《酬李甫见赠》之七:“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 宋·梅尧臣《贫》:“生甘类原宪,死不学陶朱。” 宋·陆游《杂感》之四:“原贫道尊显,回夭死芬芳。” 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 金·董解元《西厢记》:“谢原宪之圭窦,衣买臣之锦衣。” 清·萧诗《答董子绍舒》:“于此颇有得,勿谓原思贫。”


【典源】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 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 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xi) 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 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te),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韩诗外传》卷一第九章亦载,后半作“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子贡曰:‘嘻! 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车马之饰,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之也。’子贡逡巡,面有惭色,不辞而去。”刘向《新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皇甫谧《高士传》皆载,详略各异。

【今译】 原宪字子思,为孔子弟子,他住在鲁国,小屋只有方丈,用茅草盖顶,编蓬蒿为门,用桑木为门枢,用破瓮做窗户,以粗布衣隔成二室。上边漏,下边湿,而他却端坐弦歌。另一孔子弟子子贡车着大马高车,穿着外白内红的大衣,去看原宪。原宪戴着树皮冠,拖着破草鞋,拄着藜杖来开门。子贡说:“唉呀,先生有什么病吗?”原仰头答道:“我听说,没有钱叫做贫,学了道理不能施行才叫做病。我现在是贫,并不是病。”子贡进退不安,面有愧色。原宪又笑着说:“要是附和时尚,朋比为友,所学为炫耀于人,所教为显扬自己,成为仁义的奸恶,追求华丽的车马,精美的衣裘,那是我不愿去做的。”子贡更加惭愧,不辞而别。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操守清高,安贫守道,不苟求合污。或用以指寒士生涯。

【典形】 蓬枢、贫非疚、贫原宪、生甘类原宪、是贫非病、原贫、原生决履、原思贫、原宪甘贫、原宪圭窦、原宪贫、原宪裘、原生衣百结、原宪贫病、杖藜、原宪室。

【示例】

〔蓬枢〕 三国·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彼瓢箪。味道忘忧,喻宪超颜。”

〔贫非疚〕 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

〔贫原宪〕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

〔生甘类原宪〕 宋·梅尧臣 《贫》:“生甘类原宪,死不学陶朱。”

〔是贫非病〕 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忠,是贫非病。”

〔原贫〕 宋·陆游《杂感》之四:“原贫道尊显,回夭死芬芳。”

〔原生决履〕 晋·陶潜《咏贫士》:“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原思贫〕 清·萧诗《答董子绍舒》:“于此颇有得,勿谓原思贫。”

〔原宪甘贫〕 唐·元稹《酬李甫见赠》之七:“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

〔原宪圭窦〕 金·董解元《西厢记》:“谢原宪之圭窦,衣买臣之锦衣。”


猜你喜欢

  • 周公居东

    《书.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 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后因以“周公居东”表示退职避居。宋陆游《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诗:“周公

  • 沙堤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唐.白居易《官牛》诗:“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

  • 泰山妇人哭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使子路问之,……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 椒房之属

    同“椒房亲”。明张居正《论外戚封爵疏》:“今使椒房之属与有大勋劳之人并享茅土,非所以昭有功、劝有德也。”

  • 丽亿

    《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朱熹集传:“丽,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后以“丽亿”指数目极多。《宋史.乐志八》:“歆馨锡羡,保民丽亿。”【词语丽亿】   汉语大词典:丽亿

  • 叔子风流

    《晋书.羊祜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赏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

  • 九天直下

    形容水流发源高,奔腾速,从高空一直落下,蔚为壮观。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堕甑不顾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郭太传》附孟敏事:“(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郭太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后汉孟敏客居太原时,一天,背上背着一种唤作甑的陶蒸食炊具,

  • 明扬侧陋

    《书.尧典》:“明明扬侧陋。”曾运乾正读:“《史记》说,为悉举贵戚及疏远隐慝者。”后以“明扬侧陋”谓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人。侧陋,处在僻陋之处或卑微的贤人。《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元象〕四年五月辛巳

  • 终焉志

    唐.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唐代李延寿《南史.隐逸传下.刘慧斐传》:“慧斐少博学,能属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参军。尝还都,途经寻阳,游于匡山